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分析、论证了王蒙《狂欢的季节》的语言风格特征及其生成机制,对该作品语言风格的价值意义做出了辩证评判,并指出了王蒙狂欢化语言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王蒙的“季节”小说系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叙事模式,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手段,在“文体的狂欢”中采取了广泛的“对话”策略,在对历史的充满人文理性和历史理性的追问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与文化地位进行了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王蒙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小说音乐化的硕果。它不只是形式的音乐化,而且是内容的音乐化,即对音乐的“本体”的渴望:朦胧、多义、含蓄,从而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复杂心绪。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1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成为一种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随着“先锋派小说”、“意识流小说”、“新感觉小说”、“新写实小说”等小说流派的出现,小说的叙述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刘索拉、马原、余华的叙述方式的革命,到王蒙小说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流动,到莫言感觉化、体验化的叙述狂欢,到方方、池莉、刘震云叙述低调的感伤……小说叙述结构的辐射、叙述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叙述线条的多样性、叙述节奏的复合性,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小说的审美格局在不断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6.
《恋爱的季节》(下称《季节》)是王蒙近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作家以激越、潇洒而又不无调侃、反讽的笔调,抒写了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北京市一群青年团干部的生活和婚恋故事,透露出作家对那个如歌如诗却又不乏狂热与虚妄的时代的眷恋和反思,从而由一个有力的角度,对五十年代的历史作了一次成功的重写。小说虽是王蒙计划中的五部系列长篇的第一部,但是读者已经感到呼呼的风声,起于青萍之末的时代风声;看到频频的闪光,预示着历史大雷雨的来临。一场无法预卜的、五光十色的人生戏剧已经拉开了帷幕。对照王蒙以往的小说创作,特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巴赫金的“技术”思想出发,对其“复调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给予了定位,并对其表现出的“超技术(语言)”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巴赫金的文论中贯穿着他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依次表现为他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的提出,“超语言学”的理论经建构和他的“超技术(语言)”批评的实践,“复调”和“狂欢化”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超技术(语言)”批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以狂欢语言和文体来表达狂欢式世界感受的长篇小说。其多重主题的变奏与梅尼普体的狂欢化特点相合。小说中多种文体的交叉叠合,对灾祸、闹剧和晚会场景的表现以及对非常态心理类型的描写,都非常典型地体现出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是对知识分子命运观照的集中体现,王蒙从真实和诗情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对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作了真实再现,在真实中又饱含着作者人文主义的诗情光环,力求从主观到客观作双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给传统文学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游戏性消解“主旋律”,全民写作嘲笑“把关人”,语言狂欢戏说文学功能,“超文本化”突破传统观念等,是网络文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要重构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需要树立“寓教于乐”意识,提高写作水平,关注现实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实现网络文学的纸面化。  相似文献   

12.
在承继了以往暴力写作与温情写作的基础上,余华在新作《兄弟》中又加入了一种崭新的元素:强烈的狂欢精神。全书充满了对话、讽刺、荒诞、夸张、诙谐的笑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作者把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受糅合其中,使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本文拟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原理,从《兄弟》一书情节结构上的三大特点来分析其狂欢化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代刚 《科技文萃》2004,(7):110-111
历时4年时间写作,又花数月精心打磨,著名作家王蒙的最新力作长篇小说<青狐>在2004年的元旦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4.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相似文献   

15.
狂欢书写与修辞隐喻——以张炜《九月寓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的《九月寓言》带有众多“狂欢化”的因素。用俄国学者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形式分析入手,返回文本的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及作家的个体体验,实现对文本中狂欢化素材、修辞、结构的归并与清理,探索张炜的叙述动机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热销全国,其原因在于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于人物罪感心理的揭示和灵魂审判,其自于作品独特的女性叙述视角,来自于对“抢夺欲”的揭露和否定,还来自于其人性研究方面的层次性、混成性和非常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蒙因其不同时期对小说艺术的探索,而被誉为中国小说界的"创新狂"。小说的风格既关系着作者的人格,也关系着语言的风范。从"文体类型学"上讲,体现在它的三个方面,即文本的体裁、语体、风格等方面,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文章从小说风格"蜕变"的角度,深刻体味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逐渐"成熟"及其深层内涵:突破狭隘的政治束缚,率真的写作风格突显生命意识,犀利的观察,尽显含蓄的警世之作,反讽、幽默的"季节"系列,反射出作者的清醒与冷峻。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独具特色的色彩、声音和气味,具有双关性。它既是耙耧生存苦难的写照.也是阎连科“耙耧系列”写作的策略。《日光流年》则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其“耙耧系列”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因此,对《日光流年》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可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困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更加强了对台湾的严厉控制,将台湾的政治、经济、化全部纳入“战时统治”。台湾新学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以下简称《亚》)便是在严密控制的环境下秘密进行写作的。《亚》于1943年开始创作,1945年完成,是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是台湾日据时期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台湾新学创作的里程碑,被誉为台湾新学史上的“一部雄壮的叙事诗”。突出地体现了台湾新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至的美的范式。当然,林纾所认识的王蒙并不完全等同于王蒙的本来面貌。他所关注到的这些侧面,隐约蕴藏着使绘画创作系统化、逻辑化的愿望。其结果是,林纾的作品工稳、细致有余,缘自性灵的特立独行、放旷不羁则很少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