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阐释了对中西文化融合论的看法,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的"文化三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孔子学说推崇论"及"中西文化融合论"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梁漱溟在现代中西文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作一浅论,不当之处,恳求指正。一、“中国文化早熟”说“中国文化早熟”说是梁漱溟认识中国文化的钥匙和立论之本。他曾指出,“中国文化早熟”不仅是“我民族历史特征”,且为探索中国文化一切问题的总问题,“洞见利病得失之所在”。“中国文化早熟”说最早见于《中西文化及其哲学》,实际上它是梁的“三大文化路向”说的逻辑推论。梁漱溟认为,所谓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下简称《哲学》商务书馆1987年影印本第53页)。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  相似文献   

3.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5,(2):126-128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范畴。《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一个潜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开创者,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活动家。他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形成了独到的中西文化观,并深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试图为救国救民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词汇。《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与个体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面前,梁漱溟高扬儒家文化的大旗,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和对西方生命哲学的阐发,创立了融会中西的“新孔学”,并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局限,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在理论上有许多疏漏。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的中西文化讨论中,有一翼始终认为儒学、传统中的某些价值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所要养成、所要建设的新文化只能是固有文化传统的新发展。如果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为外来文化所支配。从戊戌维新时期张之洞《劝学篇》的发表到五四时期围绕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所展开的讨论,从三十年代“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化”到抗战建国时期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思想。但从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传统派的一些观点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1893-1988)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致力于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生著述30余部,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梁漱溟做科研具有突出而鲜明的特点,对我们颇具启示和示范的意义。其特点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五四"时期梁漱溟先生的文化思想研究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研究深刻认识到,对"五四"时期梁漱溟儒学观的研究非常薄弱,需进一步强化。研究梁漱溟"五四"时期文化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梁漱溟儒家思想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与马克思·韦伯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以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化学、尤其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同样具有突出的地位。马克思·韦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对世界文化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梁漱溟与韦伯虽然并不着重于文化学研究,但在文化学上的论述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本文基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韦伯的“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对二人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并以此作为评价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识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第一部系统的、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著。书中提出了人类生活样式的三种路向,并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对西、中、印三方的哲学作了比较,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历史阶段的差异,而是其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不同。西方的哲学已走向末路,而中国的文化将要复兴,将要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将要走中国所代表的路向。但由于梁漱溟以佛家的唯识论为其理论工具,把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源,企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进程,而忽视其他的原因,因此不免又有主观、简单、模糊之弊,以致未能使其整个文化和哲学观点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困而必须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陈独秀和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重建中国文化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技激进的批判态度,后者对传统文化持卫道者的立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乍看相反,实则互补,应给预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的直爽张中行先生写了《梁漱溟先生》一文,写得十分有趣,言梁先生也属于歪打正着,因受压而名气反而增长的人。他记录了与梁先生的一次交往。他早年有重要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我和他只通过一次信,是1940年后期,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当然要约请北大讲佛学的前辈写文章,于是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因而必须 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 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 文化观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其文化哲学的思想基础,运想方向是一致的.略有不同的是,他在1920年前后形成并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引起巨大反响的文化哲学,着重在中西文化的价值和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评判东西文化各家学说而专门发挥儒家学说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在人生思想上归路到中国儒家的人生,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在1930年以后成熟的乡村建设理论,则直接关注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他把中国现实社会与政治问题都归结为中西文化冲撞下的“文化失调”.进而强调从中国的特殊性中寻找根本解决方案.以下专就这些观点展开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教的唯识学以及中国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他的文化观是中西印三个路向的文化观。即认为,人类文化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的文化观是多元化的文化观。他强调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但忽视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以亚运会开幕式为经,以中西文化比较和文化溯源为纬,从神话,绘画、音乐、哲学以及美学思想等方面阐述中华民族文化的某些特征与风格。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文化思想理论始创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梁漱溟在“五四”时期一片推翻传统。倡导西化的浪潮中,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高扬中国儒家文化的旗帜,创造性地重新解释儒家经典,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文化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