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毓麟的交通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毓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子,他的交通思想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其中心认识之一是拒外债,主要动因是我国无偿还能力,外债因政府不负责任、人民有失监督而危险异常,以及铁路等交通业是列强侵华的工具、先导;之二是倡商办,反对官办、官督商办、绅办.在今天看来,由于内资匮乏,借外债筑路乃不争之必然,对此问题,不存在借与不借的问题,而是借多借少的度的问题;就官办与商办而言,双方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皆非十全十美之举,比较务实的手法便是,使两种制度由对立而相容,适合商办者商办,适合官办者官办,或者官督商办,亦未为非可.官办 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之,杨毓麟的交通思想中之两大中心点拒外债、倡商办,乃非理性的认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要.但是,这一主张并非杨毓麟所独有,也非革命派的一家之言,而是包括立宪派在内的民间舆论的共识、共同诉求,这充分显现了失控了的清末我国社会之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均势--力避外债亡国的钥匙.二、联美制日--推行均势外债思想的方策.三、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实现均势外债效用的根本.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著之中,固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路应该说是理性的,富于现实可行性.这既与清末社会整个舆论氛围--外债妖魔化、"商办情结"等有相当大的差异,亦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他精英如杨毓麟等借拒外债而斥清廷多有不同.前者彰显的是理性,后者则折射出宋教仁不因反清、"反满"而牺牲国家,置国家利益于党派利益之上,联系到他对间岛等诸多问题的关注而落脚点并不局于反清,及与张之洞等清廷要员在均势外债方面的共识等,则其思想的超前、先进,当无疑问.宋教仁有别于孙中山,此乃重要区异.  相似文献   

3.
有关黄遵宪的经济思想,学界的研究以《日本国志》为分析依据,之外则多所不及,且未抓住其创新所在.在今天看来·黄遵宪在经济领域中的创新思想主要有:一、外交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他力主对外交涉以保护国内经济,保护出国华商,努力为华商提供合宜的国际生存空间.二、有别于时代冒进之风的循序兴工.晚清愈趋清末愈趋于非理性,急躁冒进之风颇盛,黄遵宪的主张见解,是激越声中的冷静者,充满了理性色彩与光辉.上述之外,黄遵宪还主张学习西方的税制以改良政府财政,且十分重视税收,认为税收可制约外贸逆差.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严格限制举借外债政策,外债只是其作为财政应急的临时策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借债备战;为扭转战局,张之洞还提出借巨款来重整海军,突袭日本本土计划;为了保住台湾,张之洞不惜以借巨款,将台湾抵押给债权国为诱饵,以实现"押款保台"的目的。张之洞的这些外债主张和实践体现了其"外债救国"思想。张之洞借债备战主张主要出于对财政的应急性补充,并且表现出对外债依赖的趋势。而"押款保台"策略充分体现了其举借外债的政治性目的,而这种政治性借款对甲午战后晚清外债导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届北洋政府都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其中央银行。北洋时期的中央银行与近代西方中央银行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产生途径具有独特性;(二)不具备对当时中国金融业的监管能力;(三)业务上商业银行化;(四)没有垄断的纸币发行权;(五)经历了一个从官办到官商合办再到基本商办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方绘画美学体系的整合与建构─—李德仁《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述评詹杭伦古往今来的人类绘画,概而言之,存在着三大相对独立的美学体系:一是崇尚理性、主张再现客体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二是反对理性、主张表现主体的现代派美学;三是主张理性与非理性合一、再现与表...  相似文献   

7.
宋教仁反对举借政治性贷款,反对列强凭借债权干涉中国内政,告诫人们提防外债的政治危害性。他认为借外债要遵循均势原则,强调政府要整理财政,加强债款管理,债款只能用于经济建设事业,并要预先筹划偿债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8.
颂扬人的高贵,反对神学对人的蔑视;提倡人的现实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推崇理性与科学,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反对天生德性说,重视后天的习染和教育的作用;反对专重辞的“无补之学”,崇尚学习实用的“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反对道德不一,主张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反对“武异道”,主张学习武、武并重;反对以严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去强制学生、重视教育的感化作用;反对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主张批判地学习。他在教育改革上,也做出一些创举。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举措,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对清末法制变革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矛盾转变过程。最初,由于自身性格的开明以及为时代危机感所迫,他倡导法制改革,举荐修律大臣,并身体力行,为变法修律提出有益的建议;但由于其政治性格的矛盾性等多重原因,以致其后来又主张渐进变革,反对司法独立,反对变法修律中激进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伦理处于一种共时态的互动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邓小平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存在,“致富不是罪过”,“勤劳致富是正当的”,提倡“艰苦奋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要求“讲质量,讲效益”;主张公平竞争,反对“走后门”,主张“减轻人民负担”,推行“善政”;主张“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主张公平交易、等价有偿,反对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提倡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力戒浪费、腐化奢靡等,充分地表达了他的经济论及观,其经济伦理精神贯穿于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物质资料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究其原因,一是受西学的启迪;二是基于对世界潮流的正确审视;三是源于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危害的认识;四是受近代改革派开放思想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引进外国资金、人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特别强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主张平等互惠,“取法乎上”,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取长补短,反对照抄照搬、盲目引进。对于他这种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实现中国近代化为目标的对外开放思想,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陆机的学创作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赋》之中,其中追求“物、意、”的高度是其推崇的最主要的创作原则,为此他主张学创造要取法自然、汲取经典,力求达到“意物相称”;主张“尚巧贵妍”追求艺术形式美,实现“辞逮意”;主张“意、”创新,反对雷同。研究陆机的创作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陈嘉庚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庚主要的政治主张有:力主中国要独立、统一、自力更生;反对专制独裁,主张共和民主;反对封建土地制,主张土地改革;反对官僚主义,主张从教育和加强学习入手等。  相似文献   

15.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爱国主义思想是这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独具特色,它与其他时代不同,是以民族的自醒、自觉和自尊以及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建立为基础的。这些主要表现在当时社会的客观发展对作家创作思想的影响,他们借文学来反映自己的思想,在作品中对统一的民族国家有着热烈向往和歌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显示出巨大的人民性;反对外族入侵,保卫民族独立;主张运用各自的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学;由于时代和作家思想的局限,他们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强烈的忠君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论公安派副将江盈科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中,江盈科实际上是作为公安派的副将而与袁宏道互相唱和。他的文学主张是针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倾向而发,大致与宏道同调,但也有其独到认识:一是阐发袁宏道所倡“性灵说”之旨,另立“元神活泼说”与之呼应;二是反对尊古卑今,主张代各有文,但对前后七子并不一概否定;三是痛诋模拟剽窃,强调个性独创,以贵真、重趣、崇实、尚奇倡变和主张信腕信口、不拘格套为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他推崇一见钏情的爱情模式;反对爱情中含有功利性目的;主张在爱情生活中要宽容,因为嫉妒往往会招致灾祸;认为人们应当遵守“爱情秩序”,反对人们越轨。但作为一个艺复兴时代的人主义,尽管莎士比亚思想中有较多的进步成分,却没能最终突破门第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宋代专卖体制下茶叶经济的发展,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围绕茶法,茶价诸问题有众多争论。欧阳修的茶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反对政府屡更茶法,主张与商共利;二是主张政府降低茶价,确保茶市正常运营;三是正确处理国家,大商人,小商贩三之间的关系;四是重视茶利,深废认识到茶利在国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官商合办公司作为官方与民间妥协、合作形成的一种企业形式,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而在治理方面首先表现为不同性质的股东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博弈的结果往往是政府及其官员利用行政权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并由此决定了公司的治理走向。行政权凌驾于股权之上并不符合公司治理的要求,因而必然会产生严重问题。但是,由于传统权力格局的原因,官商合办公司尽管存在诸多弊端,却仍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一种公司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是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李大钊对此问题的思索就是一个缩影.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抨击省界之见,赞成中央集权,其政治主张接近旧立宪党人;在段祺瑞当政时期,他反对专制主义,转向地方分权,其政治主张与国民系一致,具有联邦主义倾向;在联省自治前后,他弘扬民主自由,揭橥联邦主义,其政治思想也进一步升华.可以说,民国成立以来,他的思想经历了从主张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到主张单一制下的地方分权,再到主张联邦主义的变化.其思想演变折射出民国政争的波谲云诡,并与民初以来地方政治思潮上升的趋势相吻合.不同的是,在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不仅与资产阶级联邦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其国家结构思想极具特色.他的立论基础先是联治主义,后是平民主义,在当时都与众不同;他对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偏爱甚于其他主张联邦制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批判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但不反对联邦制度,他对联邦制的设计与中共“二大”的构想有所不同;他对世界联邦主义的设想也独树一帜.这些都体现出李大钊国家结构观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