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以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按照一定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要求,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1999年8月,教育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赵明明 《考试周刊》2012,(55):174-175
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了解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周柳梅 《广东教育》2011,(12):37-38
一、学生心理社团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展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运用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具体来说,包括学习心理辅导、健全人格培养、情感教育、性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区各中小学也都在积极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人的素质结构中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校长是学校若己展的设计师,自然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向。广州市第八十中学自1998年起就尝试着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防治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矛盾,又有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还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加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学校加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王花 《考试周刊》2013,(84):176-176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运用有关的心理教育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关心初中生成长的热点多集中在用餐营养、学习成绩及升学率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致使少数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意人文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特征。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所谓的健康是指:“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即达到认知、情绪、个性、人际关系等各心理内容的有机结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是人的整修精神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姜涛  安海燕 《教育导刊》2011,(11):57-5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科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因此构建合理的心理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事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然后找出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