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2.
沈丽琼 《甘肃教育》2011,(21):63-63
“以至”、“以致”都是表示结果的连词,二者同音同义,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两词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例如:1.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2.要学会游泳,必须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复练习。(表时间、数量)3.在我们国家里,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表程度)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例如: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以至有人招呼他也没有听到。“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5.
1.以至以致二者都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但“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1)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2)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2.即使尽管(虽然)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例:(1)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做。(2)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②“尽管”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等呼应,“即使”不能。3.进而从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表示除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例:(1)我们进行了合…  相似文献   

6.
也谈“以至”和“以致”的辨析江苏/唐惠忠周维芳老师撰文《“以至”和“以致”》(见《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7·8期),对“以至”、“以致”这一组同音词,从含义、表示的关系及句间停顿三个方面作了区分。文章解说“以致”含义、用法正确无误,而对“以至”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至﹄与﹃以致﹄广东\周维芳关联词“以至”和“以致”都含有词素“以”,且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往往容易混淆。就连报刊也时有误用。如:①该厂平时不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以至发生了这场严重火灾。②我们决不能容忍贪污、腐化、受贿以致索贿的现象存在。显然,...  相似文献   

8.
乙白莲 《教学随笔》2014,(10):48-48
“二”和“两”这两个数词从意义上说几乎相同,但用法不全一样。“二”表示次序,是序数,如“二月”、“二妹”、“第二”;“二”有时也是基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如“二尺”、“二斤”。“两”除了“两点钟”外只是基数。  相似文献   

9.
“以至”与“以致”有何区别呢?“以至”大多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这对于带动整个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的好转,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又如“这项革新的成功,生产效率将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以致”(以至于)则有“致使”、“弄得”的意思,常用在因果复句主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所说的结果是上文的原因造成或引起的,而且这种结果多半是消极的或是说话人所不希望的。例如:“他不听劝告,·以致·上了坏人的当。”苏洵《六国论》中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是指六国破灭,是六国以地赂秦招致的后果。所以,“至·于·…  相似文献   

10.
谈“其实”     
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一般来说承上文含有转折。如:一个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从事创作的作家,既然不断以自己的作品去影响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难道不应该注意作品的社会效果么?其实,任何作家选择什么题材,提炼什么主题,创造什么人物,以至在寻求什么情节、细节、语言时,都是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1.
史新华 《语文知识》2005,(11):21-21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较多使用“至于”的例子,但是在解说时有矛盾或不统一的地方,似应统一起来。对于《六国论》一文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教材作了这样的解释:“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至于’。”而对《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都,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皆,都:都是。”“皆”、“都”表总括义时语义相同,都表示总括无例外。本文主要以《醒世姻缘传》为语料从语法、句法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说文》建构了一个完善的形音义解说体系。转注字必须是部首相同,意义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三者缺一不可。“考”“老”二字属于同一部首,意义相同,上古读音相同。  相似文献   

14.
动词“使劲”原本是个动词,表示“用较大的力气”,它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语法化,表示多种副词意义。与“使劲”同义的动词“用力”和“用劲”也曾不同程度地发生类似的变化,它们具有相同的语法化过程、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山西各地方言的构词成分中普遍有一个词头“圪”(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差别),这个“圪”本身没有词汇意义,仅有一部分构成动词的能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其余大多数连语法意义也不表示,只能看作表音词头。以它为词头构成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象声词。不过,这个词头的活跃程度各地不一样,比如在晋中等地,就很活跃,带“圪”的词很多,在动词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用法几乎具有开放性,以致可以  相似文献   

16.
文质 《语文知识》2002,(1):22-23
数词中有“二”,也有“两”,这两个词数值相同,但活动能力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一、可用“二”,也可用“两” 1.在量词“米”“丈”“尺”“寸”“升”“斤”“亩”等前单用时,如:二米/两米二丈/两丈二尺/两尺二寸/两寸二升/两升二斤/两斤二亩/两亩  相似文献   

17.
“含金量”的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量”原指金元素的含量(“量”有“程度”、“高低”、“大小”等意思),例如:金矿的含金量/黄金饰品的含金量。由于“金”可以比喻珍贵、重要或稀有的东西,以致“含金量”的使用范围扩大,引申出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18.
“相”与“像”读音相同、意义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作文里,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虚词“来着’’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的分布显示,它有两项主要的语法意义:一是表示“过去”,二是表示“一时忘记而寻求提醒”。表示前一项语法意义时,“来着”主要用于陈述句,表示后一项意义时.“来着”主要用于疑问句。当“来着”表示“过去”时,它与句末助词“了”、“的”等在意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另外,在与其他词语的共现方面,使用“来着”的句子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这是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验修订本)《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注释。既然“甸甸”是象声词,那么“何”怎能注为副词“何等”?副词能修饰象声词吗?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把“何”解为“何等”也不切合语境。“隐隐何甸甸”这句诗紧承“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几句,而“何等”意为“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它在诗中只会起到表现车声很响的作用,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这显然与上文描写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泪别的情景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