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您发表在2000年第2期《语文知识》中的《“悠然见南山”之“见”》一文,从审美的一个侧面,并联系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把“悠然见南山”之“见”理解为“现”,揣摩再三,不敢苟同,特陈一管之见与您商榷: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而言,正如苏轼《东坡题跋·卷二》所言,“因采菊而见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3.
郭刚  杨青舟 《阅读与鉴赏》2009,(6):59-59,6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酋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重新思考而成为千古名句,尤其“悠然”一词。因精当表现作者的闲适、自在和不经意更被历代文人及失意官僚咀嚼了近两千年。当然,从文化层次分析,还因为两旬之关键词“菊”与“南山”有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子晨 《中文自修》2006,(1):56-56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两句绝佳的写景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弃官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尘网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但其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作“望”,那么,对全诗的意境而言,究竟是用“见”好,还是用“望”好呢宁我们不妨结合这两个字的本义采加以剖析,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5.
历岗 《小学语文》2008,(3):52-52
问:“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这两个诗句中的“见”字各应读jiàn还是xiàn?  相似文献   

6.
"悠然见南山"之"见"应当读为"jian",表示主动的行为,而不应当读为"xian(通"现")",表示被动的行为。"采"与"见"是作者的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本来不能同时进行,但是作者把它们统一起来,构成对应的关系,则是为了表达自己随心所欲、意无所属的情感和心境。另外,从文章的句法来看,读成"见"("jian"),则"采菊东篱下"与"悠然见南山"两句句法相似,这也符合我国语言对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之五通过对美好的田园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抒发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其中,最后两句中的“真意”一词堪称“诗眼”,是赏读的关键,那么,这个“真意”可以理解为: 生活之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诗中的千古名句。东篱下不知何时长出几丛  相似文献   

8.
王日军 《广西教育》2013,(34):58-59
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采菊东篱,不经意间抬头,南山的美景悠然呈现于眼前,诗人由此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意。其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应该努力追求“悠然”见“真意”的境界,让学生在“悠然”恬淡的心绪中,走近作者,领略诗词中优美隽永的意象和意境,品味诗词精练生动的语言,倾听诗词作者的情感心灵,学习揣摩诗词之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9.
南山悠然见     
郝娟 《高中生》2008,(19):53-53
采菊东篱,暗香盈袖。远目遥岑,南山的黛色与暮霭的迷蒙相互交织,好一派仙岛蓬莱的景致。初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惊诧于它所表现的蒙眬、素淡的美,接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一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尽人皆知的。据说,有个喜欢考证的人觉得该诗的“东”、“南”两字很有问题。他的理由是,陶渊明在东篱下采菊,所见到的只能是东西方向的景物;现在居然“悠然见南山”,足以证明陶渊明的眼睛有毛病,大概是个斜眼。  相似文献   

11.
谈“静”     
静,是一种境界,远离了世俗的繁杂、名利的诱惑。从陶溯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到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安宁,无不说明“静”,自古以来便为贤士们所向往。  相似文献   

12.
做学问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学问最忌自以为是,信口开河。那么,何谓“自以为是,信口开河”?请听一个小笑话。有个“学问家”,曾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推出”陶渊明是个斜眼,还言之凿凿地论证道:“如果不是斜眼,在东边篱笆下采菊花怎么能看到南边的山呢?”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饮酒·其五》是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之下究竟是“悠然”“见南山”还是“望南山”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苏轼的评断“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影响深远,却未尝不可以讨论。其实,“采菊”可能发生在清晨,而“南山”之景则是傍晚所见,“望”字的妙处正在能够于平常中思考与发现永恒之美,切实地传达了陶渊明“闲居”时的意态。  相似文献   

14.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进行高效复习,这是每一位高三数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每年高考总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适度创新,而且为后一年的高考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若能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制订高考复习策略,可以使复习更有效,正可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文以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为例,谈一些体会与做法,供同行参考.一、采菊东篱下——解读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着陶渊明的这句诗,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有时,我也想隐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什么,是人生、社会、自然的浸透情感的场景画册。里面是众生相、众物相的各种剧照。它的构成,应该由近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的图片组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意境即为远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每每吟诵此诗,总被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吸引,所陶醉。而末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尤让人玩味:“此中真意”为何意,诗人为何“欲辨已忘言”?  相似文献   

19.
陶潜在《饮酒》诗中写下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载以来一直脍灸人口,至今研究文学史和谈论美学的人们仍旧对它称道不衰。可是说也奇怪,人们对于“悠然见南山”的“南山”二字究竟应该作何解释,是作为特定的地名解呢,抑是象新《辞源》所说,乃是“泛指住地南面的山”呢?似乎很少有人理会它。也许有人认为读陶诗就只应该咀嚼其诗中妙趣,大可不必在此等问题上“过求甚解”。但我却认为弄清这个“山”以及与此相联类的“南阜”、“南岭”、“南岳”等应作何解释的问题,无论是对于陶诗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总是不无裨益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切实懂透诗意。  相似文献   

2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一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尽人皆知的.据说,有个喜欢考证的人觉得该诗的"东"、"南"两字很有问题.他的理由是,陶渊明在东篱下采菊,所见到的只能是东西方向的景物;现在居然"悠然见南山",足以证明陶渊明的眼睛有毛病,大概是个斜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