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树王与垂柳     
<正>在树的大家族中,人们常将极高的乔木称为“树王”,与“树王”形成鲜明对比的乔木有很多,垂柳便是其中之一。“树王”和垂柳为我们领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提供了多维视角。前者大都生于高山,后者多长于河边、湖畔;前者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巨大,后者对人文景观的贡献更胜一筹。前不久,由北京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了中国大陆已知的“最高树”。这棵被称为“树王”的不丹松高达76.8米,当地人也称其为“辛达布”,在门巴语中是“神树”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在井冈山险峻雄峨的黄洋界哨口地域的一个山道拐弯处,半山坡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槲树。这棵槲树因从根部分离出两个几乎同样粗大的树干,笔直挺拔,孪生兄弟般并肩而立,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槲树下方,壑谷幽潭,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相似文献   

3.
罗西 《知识窗》2007,(7):7-7
有一位先生6年前在公寓楼下种了一棵三角梅,如今,它已经长到35米高,不仅把绿意、花朵美美地送到住在三楼的主人窗前,还从最初的一树干分成4枝,到了15米处又富有想象力地分出6枝,其中一枝,在楼道东侧再接再厉,分出8枝;另外一枝,在西侧又不约而同分出12枝……多么蓬勃、美丽、热闹的生命接力,就这样一栋楼的20多户都有三角梅光临窗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颜慧 《百科知识》2023,(1):56-58
<正>去年,在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军援清单中,一款采用激光制导的高精度火箭弹赫然在列。这款火箭弹就是曾在中东战场大显身手的“九头蛇”-70火箭弹。美军还为其搭配了“高级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套件,使其具备更加精确的打击能力。直升机上的“九头蛇”“九头蛇”-70火箭弹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的无制导空对地火箭弹。该火箭弹一般用7联装和19联装发射巢发射,最大射程为6.4千米,最大速度为2.7马赫。其MK66固体火箭发动机长1.06米,重6.2千克,  相似文献   

5.
低产茶园的综合改造,要实行改树、改园、改土、改进管理方法的“四改措施”,使茶园在1~2年时间内,复壮树势。一、改树改树,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剪去老枝,促发新枝,更新复壮树势。重修剪对茶树衰老程度轻,芽梢稀少,鸡爪枝多的;对夹叶发生早,枝条生长高低不齐,采摘不合  相似文献   

6.
楠木与泡桐     
周礼 《知识窗》2011,(11):38-38
在我家乡的一些山林里,生长着一种珍贵的树,名叫楠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其树干高大通直,树冠形若一把大伞,树叶浓密茂盛,看起来十分美丽。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来到后山,他指着其中一棵楠木对我说:“你别小看这棵树,虽然它算不上什么参天大树,但却有上百年的历史,价值相当昂贵,足以换一座房子。”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的根,名目繁多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积分。微积分堪称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从17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如航海、天文、矿山建设等许多课题要解决,数学也开始研究变化着的量,数学进入了“变量数学”时代,即微积分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学  相似文献   

8.
程乃珊 《知识窗》2008,(1):24-24
“无商不奸”是后人篡改的,原意为“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的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到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头,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树木,包括高132米的王桉、115米的红杉“世界爹”,为何不能无限长高呢?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现今的树木是适应现今环境的佼佼者。试想,如果树木无限地长高,那就要招来风折雷劈等横祸,还会造成阳光、氧、水、养料供给不足,并受到温度等限制。自身支撑能力也是大问题。拿支撑树身重量的树干来说吧。假设一棵树长度和直径都增加到100倍,这时其体积增加100万倍,重量也会增加到同样的倍数,而树干的抗压力是跟截面积成正比的,即只能增加1万倍,因此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上要受到100倍的负载。显然,如果树干的几何形状始终跟原来相似,树干就要被自身的重量压垮。高大的树木要想保持完整,它的粗细对高度的比就该比低的树木大。但加粗的结果,就要增加树下部的承受负载。因此,树木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它的高度受到了限制。当然侧枝的生长抑制了顶枝的生长。这就是树木为什么不能无限长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皂荚树,又名皂角,落叶乔木树种。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的诗句中,“乌臼树”,即为皂荚树。困难时期用皂角当肥皂的历史,人们依然记忆犹新。皂角富含皂素,供洗濯之用,是肥皂的代用品。元歙县人方回《桐江集》有诗:“何如觅皂角,浣濯暑服腻。”用皂角洗衣物,妇孺皆知,延续至今,因此保存下来了许多古树。在农村老家,静静的伫立村头的,要数祖辈们留下的那棵皂荚树最古老。它像个巨人似地矗立在一面朝南坡地上,树高36米,胸围4米,树姿苍劲,主枝发展分为两杈,枝叶翠绿重叠,覆地650平方米。每当初夏,花开似雪,布满枝头;…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昆明世博园中有一株“翠柏”,树高13.8米,胸径1.1米,枝叶繁密,树干挺拔,冠幅64平方米,它的树龄已有300多年了,此巨柏是从70千米外的安宁市移入园内的,它的移栽创造了世界柏科植物移栽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高的树世界上生长着不少高大的树木,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內华达山脉的“世界爷”(巨杉),树高100米,树龄4000年;我国台灣阿里山的“神木”(紅檜),树高57米,树龄3000年。不过,这些树再长高一些,也比不上原产澳洲的桉树(王桉和杏仁桉),树高可达150米。1880年,有人在該地(維多利亚)实測一株王桉,树高114米,树圍34米。当地居民甚至把它們的树干凿空作为住屋和馬厩。桉树从种子发芽之日起,只要条件适宜,生长从无休止。某几种幼年的桉树,每年胸高(即1.3米处)直徑可以增加二厘米或更多,比其它的速生树种如楊树、柳树、臭椿、泡桐等都增长得快。桉树在栽植的头一年,就能长到3—4米高,  相似文献   

13.
阿琴 《今日科苑》2004,(7):49-49
小时候,家的窗外有棵大树,它能够得着我们三楼的窗户,高且茂密。母亲说,那是棵“有岁数”的老槐树。冬天,我总是用手在挂满厚厚“窗花儿”的玻璃上捂化一块块的“亮地儿”,去望站在冰天雪地里快“冻死了”的老槐树。那黑褐色的树干似青筋暴骨的沧桑大手,光秃秃的裂着大  相似文献   

14.
冯新 《知识窗》2008,(9):9-9
在美国密歇根州比拉镇附近的农场里,农场的主人养了一头公牛,他用铁链把牛锁在了一棵榆树上。健壮的公牛经常拖着重重的铁链围着榆树奔跑。日复一日,铁链在距离地面约3英尺的树干上勒出了一道沟痕。数年之后,铁链已深深地嵌在了树皮中,和树干牢牢地长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它曾经是传说中扑朔迷离的“九头海怪”,让人惊异、疑惑的“海滩怪肉”,它被称为这世界八种吃人最多的动物之一,它就是巨型乌贼,人们叫它“统治者乌贼”,中文名字又叫“大王乌贼”——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中最高等的种类。因为这种长达20米的海洋巨无霸一直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水域,难以捕捉和观测,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几千年来,都充满了鬼魅与神秘。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知识窗》2014,(23):26-26
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古老的采矿镇郊外有一片与众不同的荒地,那里的每一棵“树”上都画着惟妙惟肖的图案,一眼望去恍如是在看3D画展.然而,这些精美绝伦的画作并不是画在普通的树上,而是画在种植于土里的“汽车树”上。  相似文献   

17.
蚁国传奇     
当初,槐国的蚁们以为这棵槐树是世界上最大的树.有一只名叫一的蚁研究出一种横向测量仪,可以测量出树干的精确粗细.他发现,在距槐国1万蚁里的地方,有一棵树比这槐树要大5倍多,结果被蚁王处死了.王族需要蚁心归顺,需要蚁们以槐为尊以槐为大以槐为荣.  相似文献   

18.
尝试8年前,在密歇根州北部的一个家庭林场,两个少年,加莱德·米拉奇和杰克·米拉奇正与父亲戴维修剪着一棵棵遮天蔽日的糖槭。加莱德回想起童年度周末时他们经常坐在参天大树的时荫下野餐时说,“爸爸,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这些老龄树进行无性繁殖?然后把它们种活呢?”戴维·米拉奇还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正如分布在美国各地的无数绿荫树一样,在他苗圃中的树苗也由于虫害和环境恶化而正以创纪录的数量死去。如果让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米拉奇知道他可能会将祖传四代的林场毁在自己手中。毋庸置疑的是,无性繁殖“冠军”树木——即各种树木中最高…  相似文献   

19.
它曾经是传说中扑朔迷离的“九头海怪”,让人惊异、疑惑的“海滩怪肉”,它被称为这世界八种吃人最多的动物之一,它就是巨型乌贼,人们叫它“统治者乌贼”,中文名字又叫“大王乌贼”——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中最高等的种类。因为这种长达20米的海洋巨无霸一直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水域,难以捕捉和观测,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几千年来,都充满了鬼魅与神秘。  相似文献   

20.
简·鲍斯维尔德  王伟峰 《科学与文化》2010,(1):1-1,16,17,F0002,F0004
<正>对人类而言,大洋深处如同浩瀚的宇宙般深不可测。海平面下几百英尺处(1英尺≈0.3048米)是一片深蓝,再往下数千英尺,四周渐渐转为暗淡的蓝灰色,在这人眼尚可辨物的环境里,光合作用已难于进行。从这微光的世界再往下数千英尺的地方,则是无尽的黑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