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翻译的解构主义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海德格尔的"隐退的语言"和德里达的"印迹的游戏"足以引起对翻译的重新考量,他们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提出某种更为理想的转换模式.既然翻译使得差异的延伸成为可能,它就不仅仅是在文本"意义"的层面加以定义.解构主义"利用"翻译去研究语言的本质,同时也提出了翻译自身的本质这样的问题,这对翻译理论家们是极为重要的.翻译的解构主义本质再强调也不为过,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翻译.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学说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翻译理论。本文阐述了解构主义理论对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活动的影响,指出了该理论的局限性,并提出解构之后重建新的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它所阐释的观点和方法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这对于重新构建中国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对等。而译介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之一,涉及其他诸多因素。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阐述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造成的重大冲击,以及其对翻译研究提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邓迎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17-119
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阐述了作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纯语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的挑战等诸多的翻译思想,详细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以及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指出它对传统翻译观的冲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思潮自诞生以来,就对文学、艺术、心理擘、建筑学等学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研究进入了以解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研究阶段。受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翻译从根本上确立了译者地位的重要性,译者不再受制于原文,不再是原文的附庸。翻译研究者重新思考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使翻译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亚明的翻译理论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和探讨如"纯语言"、"来世"等重要概念,发掘蕴涵在其中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从而揭开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语言被看作言说他者的工具。然而,解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产生意义的主体,充分享有言说自己的权利。文章从分析解构主义翻译观入手,说明在解构主义翻译观影响下的翻译确实为语言提供了自我言说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维特根斯坦将种种语言活动比作语言游戏,其中就包括翻译。该文从翻译是一种语言游戏的观点出发,指出翻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并借用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等特点对翻译进行了阐述,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翻译与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被德里达引入翻译理论之后.国内大多数翻译界学者认为解构主义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但是同时也认为解构主义思想颠覆了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且很大程度上把解构主义同韦努蒂的畀化翻译思想联系起来。文章通过对解构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以及和相关概念的比较,发现国内学者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观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不仅混淆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忠实标准”而且在论述解构主义和异化翻译之间的联系时过于草率。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指的是语言所指范围的边界不确定的这一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也具有模糊性。解构主义是继结构主义之后兴起的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思潮。解构主义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即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解构主义理论家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之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窥见语言模糊性的影子。本文通过分析原文文本、译文和翻译标准的不确定性一这些语言模糊性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中的体现,从而说明模糊语言学理论对其是强有力的语言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