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自行车运动     
G872.314.6,G804.66 9702542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The biomechanics analysis on step ontechnique of riding bicycle[刊,中,1]/张健,李昕//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9(1).-52-55参4(XG)自行车运动//动作//力学分析//踏蹬//速度//角速度//下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力学的角度和形态学方面,对自行车踏蹬一周中的受力情况,选取六个点(6个角度)的踏蹬技术特征,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踏蹬骑行动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行车运动员踏蹬状态测试仪”对我国高水平女子场地原地发500米计时赛项目运动员的踏蹬状态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我国高水平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踏蹬“死点”的区域及合理的踏蹬技术,为自行车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涛 《中华武术》2013,(1):13-14
100米跑是一个体能技能类项目,既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术素质。本文对运动员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蹬离角大小,加速跑阶段的后蹬角大小、步幅的大小,以及途中跑下肢正确的蹬、摆动作和上臂合理的摆动动作,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蹬冰技术动作是典型的爆发式动作,逐渐加大用力的蹬冰方式无法实现再加速作用。克莱普冰刀蹬冰动作下肢肌群的工作特点与传统冰刀蹬冰动作的肌群工作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式冰刀中更好地利用了小腿的能力,增加了蹬冰力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跳远发展趋势、或者说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因素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水平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有效的踏跳,努力获取最佳的腾起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踏跳技术、特别是踏跳力量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完成踏跳动作过程中,运动员从高速度助跑转换成快速攻板起跳,下肢承受地面给予人体巨大的支撑反作用力,需要相关肌肉群发挥其最大绝对力量,为转入快速蹬伸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肌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神经肌肉协调角度研究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技术特征,本文结合场地4km专项特点,研究10名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在500w负荷下以100rpm、120rpm、130rpm、140rpm四种频率稳态骑行时下肢7块肌肉的EMG信号及四组单、双关节拮抗肌协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更高踏蹬频率下RF活动显著提前至上提末段,TDC处平滑过渡另有机制。VL和GAS活动区域显著增大。TA突出表现为双峰模式,前峰在协调GAS传递能量和防止VM功能加强引起的膝关节过伸方面起重要作用。更高频率下RF与GM间拮抗机制表现为相反改变,BF/VL始终保持正相关,有助于下踏阶段膝-髋间的净能量传递。VL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保证了近端环节至曲柄的高效传递,TA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侧面证实TA双峰的重要意义。研究提示,专项频率(130-140rpm)下踏蹬动作有其特征的肌肉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SRM功率车以及安装在功率车上的测力系统(Powertec-System)研究不同踏蹬频率下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一个踏蹬周期内作用于曲柄的切向踏蹬力特征。以8名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SRM功率车上进行10min、90rpm、120w的准备活动后,进行阻力负荷为500watt的骑行,踏蹬频率分别为100、120、130、140rpm,顺序随机选择,骑行稳定后,采集连续5s的踏蹬力数据。结果表明,随着踏蹬频率的提高,作用在左、右两侧曲柄的切向踏蹬力分量的正均值、均值、最大值减小,两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均值及峰值也减小(p<0.01);左、右侧正切向踏蹬力分量的起止位置、最值位置、双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峰值位置均随着踏蹬频率的增大而提前(p<0.01);在踏蹬周期的下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低,在踏蹬周期的上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10.
踏跳是跳远技术的主要组成部份。一个优秀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助跑速度,取得最好的起飞初速度,合理的腾起角和较大的腾空高度,在极其短促的时间里改变方向,都需要通过踏跳的一杀那表现出最大的作用。(比蒙、刘玉煌等国内外名将的才能除具有良好速度外,主要是踏跳技术有超人之处。〈如比蒙的水平速度、腾起角、腾空高度都是世界之最〉。)其中,踏跳动作是整个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踏跳技术的三阶段要教好踏跳技术首先要搞清踏跳技术结构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促进成绩的提高。踏跳的技术可分:放脚(上板)、支撑(缓冲)、起跳(蹬伸)三个连贯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如何理解"组合练习"对于篮球投篮教学来说,合理有效练习的目标就是能够在篮球比赛中投篮得分,这是教学训练中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技能目标之一。案例中提到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组合练习,那就要明白什么是组合练习。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它可以分为准备姿势、投篮动作、结束姿势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属于投篮动作的结构。单就投篮动作来说,分为上肢的动作与下肢的动作,下肢的动作包括腿的蹬伸,上肢动作有手臂的顶肘、伸臂、拨指、压腕等。对于"单手肩上投  相似文献   

12.
既往文献多偏重于记载蹬地引起股后肌和小腿三头肌拉伤的机理与治疗,对不同蹬地动作引起股后和小腿三头肌拉伤发生率的分析比较甚少.虽然造成肌肉拉伤的因素较多,且蹬地动作也很复杂,不同项目的蹬地各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及其运动解剖学分析,但分析比较各类蹬地动作引起肌肉拉伤的发生率及其部位,对探索蹬地动作引起下肢屈肌拉伤的发病规律和预防措施,或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测试方法,对优秀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车测试及肌电研究,了解运动员在原地起动阶段的踏频及功率变化情况,以及在原地起动阶段和固定功率车进行踏蹬时.下肢各主要肌肉的激活时间与用力情况,以便掌握运动员骑行过程中主要的用力肌肉,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肌电信号表现明显,提示这两块肌肉可能为踏蹬主要发力肌肉。在踏蹬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用力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全能运动员与公路运动员相比,肌肉用力比较平均,肌力也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4.
重视正确摆臂技术的练习,领会和掌握摆臂的基本要领是速度滑冰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速度滑冰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下肢动作,而忽略了摆臂动作。孰不知合理的摆臂动作,对维持身体平衡。加快两腿动作的频率和加大步幅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协调两腿动作,增强全身动作协调配合的效果,从而起到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良 《山西体育科技》2007,27(2):40-42,5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了有关专家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多年的训练经验,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的踏蹬动作、肌肉类型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分析探讨,旨在通过提高力量训练的科学有效训练,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运动员弹跳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的练习形式是运动员在一定高度的练习台上从跑动中或从安静状态跳下,然后下肢迅速蹬伸完成踏跳动作使人体腾于空中。当这种练习的结构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相一致时,即跳深时下肢承受的负荷形式与专项踏跳时的负荷形式相一致,所发展的是专项弹跳力;如不考虑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是否相一致时,则发展的是一般弹跳力。  相似文献   

17.
<正>本课内容是八年级《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从整个课堂的设计来看,教师紧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蹬地提膝)及难点(助跑与踏跳的衔接)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即所有的教学设计为主教材服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学习方式采用参与性、体验式、合作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练习逐步掌握蹬地提膝的动作,同时发展学生下肢力量、身体控制能力及跑与跳衔接的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克莱普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机制的比较得出,克莱普冰刀蹬冰技术原理体现在通过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来改变下肢各关节的发力性质;通过冰刀结构的改变来揭示速滑蹬冰技术动作加速理论的适用条件。核心是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20.
对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45 s全力冲刺骑行进行下肢运动学分析,探讨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特点,筛选可评价下肢踏蹬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及SRM自行车测功仪,采集上海自行车队4名女子短距离运动员场地车滚筒练习台上45 s全力冲刺骑行中的下肢运动学参数和踏频。结果表明,钟××速度能力较好,45 s全力冲刺骑行各阶段平均速度较高,但下肢踏蹬"圆滑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顾××和姚××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明显不足。在全力冲刺骑行后期,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钟××)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小于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顾××和姚××),提示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影响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