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契可夫,正如其他的俄国经典作家一样,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关注。”〔1〕的确,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位作家的天才创作的研究。早在19世纪,托尔斯泰就称契可夫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和“生活的艺术家”〔2〕,并这样评价契可夫的作品:“这简直是杰作,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陀斯陀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还是我,都创作不出来。”〔3〕 而今,对契可夫的作品,有关专家更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挖掘、整理、分析和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契可夫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契可夫的创作首推…  相似文献   

2.
1.学习英语语音时常见的一些困难(1)个别音素方面的困难这里包括元音方面的困难和辅音方面的困难。在元音方面,如将〔〕读成〔e〕,将〔ei〕,〔u〕,〔ai〕,〔u〕,〔i〕等读成类似汉语的“哀”、“偶”、“爱”、“傲”、“我爱”。在辅音方面,如将〔〕读成〔s〕或〔〕,将thin〔in〕读成〔sin〕或〔in〕。(2)音量方面的困难这里的困难主要是将长元音读成短元音,将短元音读成长元音,或者是长元音读得不够长,短元音读得不够短。英语辅音也有音量的问题,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讲没有很大的意义,不必强调。(3)强读式和弱读式上的困难初学英语的人往往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词都读得很清楚,都读成强读式,以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发音正确。例如,将“Ihaveanappleandapear”读成〔‘ai‘hv‘n‘pl‘end‘ei‘p〕,完全没有一点英语的腔调。(4)“加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很容易犯“加音”的毛病,在字尾加上一个音,或在某些辅音组合中间加上一个音,如将make读成〔‘meik〕,将five读成〔faiv〕。(5)“漏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还有漏音的毛病,有时将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漏掉一个音节,或漏掉一个或几个音素。例如...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第二册《提醒幸福》中,作者借日常生活诸多现象设譬发问,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在练习中课文设置了这样一道令人费解的题目:文章的标题是‘提醒幸福’,‘提醒’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从出题者的意图来看,提醒”一词在这里肯定不是它的本义,教参给了这样一个答案———“提醒”并不是对未来作某种预见(人们习惯的‘提醒’一般都是对灾祸的警告),而是让人们‘珍惜’幸福”。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我曾经让一个班的学生独立阅读完本文后直接回答本题,结果无一与教参所给答案相同,都认为“提…  相似文献   

4.
昔平等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之一,是各种文化都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男女平权至少关涉到人类的一半,至多则关涉到人类全体的身心健全———因为母亲是人类的“第一任老师”,显而易见,如果人类的“第一任老师”不能理解并享有平等,无论是从逻辑层面还是从事实层面来看,其子女理解并享受平等就是小概率事件;而缺乏平等,无论社会,还是民族、国家,也将大概率无法形成良风美俗、美政善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获得平等的权利,意味着人类全体获得解放和尊严。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这是摘自刘墉先生《平凡》中的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这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觉得它寓意深刻。就拿我们所熟悉的雷锋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平凡”与“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雷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不敢过桥,…  相似文献   

6.
“言教”与“身教”陈旺先.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传技文化知识,都离不开‘言教’,可以说‘言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教育对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其教学效果却可能迥然不同:一个...  相似文献   

7.
闫春梅 《教育导刊》2006,42(12):15-18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类自身、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营谋现实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从历史上看,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论证过艺术或审美对人的重要性。如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就君子的途径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则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中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1〕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世界日益丰富,而精神世界渐趋贫乏的社会,审美教育的价值越发凸显。作…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朋党政治的起源及其影响杨帆我们通常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派别称为帮派、山头、圈子等等,而在古代,我们称之为“朋党”。毛泽东同志曾说:“宗派,我们的祖宗叫做‘朋党’,现在的人也叫‘圈子’,又叫‘摊子’,我们听的很熟的。”〔1〕朋党政治,是...  相似文献   

9.
解读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信的开头对他的女儿说:‘只有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里的‘明智’和‘幸福的关系?”我问。 ——“‘明智’的人才会懂得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幸福’,他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走向‘明智的一种表现,这会给她带来人生的快乐。” ——“一个人的幸福,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在这里,他明确地告诉女儿,要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得到了对生活的认识,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条件,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相似文献   

10.
熊妹 《湖南教育》2014,(1):25-27
前不久,与长沙市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校长许春阳交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他说:“细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立德树人’,还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公平’等,体现的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1.
一棵小桃树     
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  相似文献   

12.
“若干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就教育问题进行的政策讨论中,‘平等’成了一个关键词”教育平等成为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致力子教育民主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aresin(sinx)的求位2.当:〔〔一要, 乙晋〕时,a‘c,‘n(,‘nx)=X。证明:’.‘sinx〔〔一1,1〕 。rcs;n(s;。劣)。〔一号,二、2,月.sin〔aresin(sin二)〕二sinx又:〔〔一要, ‘二2而正弦函数在〔一要 石创上是增函执.’.ar“s恤(51”‘)·‘·证毕 ,.推论:当“〔一备,蛋,时,如,有了一“,二〔一二,吞〕,l!.厂”‘忍寻公、丈价有51;、x~:in。,),!{laresin(sinx)~a。 仁”,:求a rcs‘n〔,‘n(一梦,〕的值. 川‘:原式-一‘·〔S‘n(一二一誓)〕 一。rcs;n〔一in(二+誓,, 一ar。5 in(s‘n誓, .丝 7 二、类似地,当x在其它反三角丙数的值域中…  相似文献   

14.
第一篇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在一间宽敞明亮的照相室里,一位胖敦敦的摄影师,正在帮他前面的四个人调整位子(哪),端正衣着(哪),反正,〔够忙乎的〕(忙得他是满头大汗)。终于,随着“咔嚓”一声,一张顶刮刮的“全家福”〔就这样拍好了〕(出现在我家的镜框里)。〔凡是我们家的客人〕(无论是谁),一走进我<们>家,就会看到这张“全家福”<,>  相似文献   

15.
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提出自产生了学校教育制度以来,教育平等就一直成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早期笛卡尔提出的“智力平等说”与洛克的“白板说”都指出:人的心智是平等的,因为人心是一块白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从本质上讲,人的最初状态是相同的。爱尔维修综合了笛卡尔和洛克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智力平等的观点,从而为论证教育平等的普遍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赫尔巴特在其理论体系中也指出:人人都具有可塑性,因而人人都有能力而且应当接受多方面教育。因为多方面性是没有性别、没有等级、没有时代差别的,它具有灵活性与…  相似文献   

16.
〔题目〕我的同桌〔要求〕1.写记叙文。2.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从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命题作文。据考生说,当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都感到意外,因为这和他们考前的针对性训练大相径庭。不过,这个题目早被他们写烂了,虽说出乎意料,他们反倒觉得没什么可怕。就是这样一个写烂了的“老题目”,在阅卷场上能激起阅卷老师内心涟漪的好文章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作文题材陈旧雷同,语言程式化,结构模式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倒人胃口。例如:我和同桌是好朋友,因某件事我们的友谊破裂了,后来他穴她雪转学穴打工雪了,送我一件…  相似文献   

17.
幸福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很多人常常问的一个问题。其实,幸福很简单,她就是一种感觉。因为生命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过程。苦和甜来自外界,体味幸福则来自内心。有这样一句话:“有道德的人是高尚的。从事培养有道德的人的工作是幸福。”那么,我们都应该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我们从事的正是培养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一棵小桃树     
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含着桃核爬上床去。  相似文献   

19.
梅首文 《师道》2004,(9):22-22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让人学会生存;教育的终极还是人,是让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要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无论是“聪慧”,还是“愚笨”,都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无论是“大智”,还是“平庸”,都不能阻碍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