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媒体迅速增长,新闻记者队伍流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时下,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也愈来愈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及其记者也承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正在接受着新的考验与挑战。新闻前辈穆青先生十分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他过去提出了记者成才方面的许多观点,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颇有见地,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2.
《新闻爱好者》2005,(11):9-9
香港的确很幸运,有一群敢发问的记、一片朝气勃勃的传媒景象。本地现有约50份日报和800份期刊.约100家国际传媒机构落户香港。新闻、资讯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的一大基石。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极为重要的资产。美国总统杰弗逊曾说,若要美国在有政府没报纸、或有报纸没政府之间取舍.他会毫不犹疑选择报纸,杰弗逊不用面对这抉择,我们也不。在香港,我们有一个坚决维护资讯自由流通的政府。  相似文献   

3.
刘云凤 《新闻前哨》2013,(12):45-46
新媒体时代,各传媒之间竞争激烈。职业决定了记者要和许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谁能与受众心与心相通,谁就能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传媒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论采访竞争     
邱沛篁 《新闻界》2002,(3):25-26
所谓采访竞争,是指在各种新闻传媒和同一传媒不同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记者与传媒本身为了获取最丰富、最有价值、最新鲜的新闻信息及事实材料,在采访工作中展开的竞争。当前,新闻传媒与记者采访工作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新闻传媒市场已规模空前宏大,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平时听见所议的扩版大战、发行大战、节目大战等等,说到底,就是市场大战,争夺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受众和广告客户的大战。新闻传媒市场有不少消极作用:引导传媒片面追求盈利,降低社会责任心,趋于媚俗和哗众取宠,甚至搞剽窃盗版等等。新闻传媒市场更有许多积极作用:促进流通、集散信息、调节供需、推动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促使传媒机构在经营管理、设施技术、质量效益等各方面不断提高。市场化、产业化是新闻传媒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闻传媒市场对舆沦监督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连新元 《新闻记者》2008,(12):73-77
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不仅是世界顶尖运动员的竞技平台,也是全球传媒比拼的舞台,世界各大传媒机构之间、国内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广播媒体记者,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重大事件中灵活运用广播语言--音响,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各自具备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广播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尤其是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现代城市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城市的扩大和膨胀、人口的增加,使广播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广播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也为广播新闻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广播需要听众,失去听众,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广播听众的集中.集中的人口、集中的听众为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条件.在亚…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下旬,应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邀请访港,同时也走访了香港的一些传媒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之间的竞争原是正常现象,往往可以推陈出新,使受众得益,但最近香港报业竞争之激烈,却显得形势严峻和不同寻常. 由于香港允许私人办报,申请办报并不困难,80年代初,报纸最多时曾达到90多种。近年来竞争渐趋激烈,虽然每年都有创刊也都有停刊的,但种数越来越少,连历史最为悠久1925年创刊的《华侨日报》也于数年前停刊,其中寿命最短的报纸只存在40多天.在过去的半年里,先后有两家报纸和三家杂志倒闭,倒闭密度之高为香港报业史上所仅见,现在香港尚有报纸70多种,总发行量为80多万份。香港报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从下列数据中看出: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对香港书业关注已久,但也仅限于报章的介绍.2006年底,记者应邀到香港采访,终于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真切体会了香港书业激烈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军队媒体如何突出强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地方传媒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而不断增强的竞争实力,面对信息网络带来的网络新闻的冲击,军队媒体如何凸现“个性”,突出强势?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经济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些国际传媒大亨也接踵而至进入中国传媒市场.使国内传媒业之间激烈竞争呈现更加白热化的局面。作为电视传媒的细胞——频道.应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才能应对国际传媒大亨的挑战,应对国内其他媒体挤压.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这是我们电视从业者所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军事记者》2012,(10):25-26
微博时代引发的传媒领域种种变革,层出不穷。传媒与传媒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媒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竞争和角逐,更是愈演愈烈。毫无疑问.这种深刻变革和激烈竞争带给所有媒体人包括新闻记者的压力与挑战。是前所未有并与日俱增的。  相似文献   

13.
谢骏 《新闻界》2000,(5):36-38
目前的香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新闻自由观念与回归之前相比,没有什么改变,各传媒仍然进行自由运作,香港的公众仍然可以通过传媒获得大量的新资讯、新观念。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有些传媒或个人将新闻自由观念加以曲解和滥用,出现了许多有违道德与法治的现象;在香港这样一个企业化、股份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里面对这种种现象又各有各的态度和看法,很难趋于同一;但是呼吁抵制怪异现象,唤起良知,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法律管制又成为香港政府和广大市民的最为强烈的要求。   一、有…  相似文献   

14.
傅强 《新闻实践》2007,(4):61-61
最近,笔者作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首批赴港传媒研修班的一员,对香港传媒格局尤其是报业格局作了调研。对照内地报业,虽然媒体环境和体制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香港报业进入新世纪后,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和媒体大融合时期的到来,其所呈现的激烈竞争态势和洗牌后的新格局,却值得内地同业者参照、深思。  相似文献   

15.
传媒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才问题是关系传媒竞争实力和市场生存能力的核心问题。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相应地.传媒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根据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发、培养、管理、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劲旅。是时代对我国传媒提出的一个日益紧迫的焦点问题。本期“专题研讨”约请了一批在传媒人才建设方面有较深研究与较高建树的专家、学者,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意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日,这是英国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日。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也是本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桩盛事,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和热点。世界上各大新闻传播媒介纷纷聚集到香港,见证并报道回归交接的历史时刻。其阵容之庞大、人数之众多、技术之先进、互相竞争之激烈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资料截止干S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总人数多达8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另据《香港商报如月28日载文称,还有不少没有预先报名的外国记者,不请自来。即使以登记的数…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是当今电视传媒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表现方法。近年来,随着新闻传媒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的编写方法不断创新。过去那种单一的解说词加画面.声画两张皮的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不能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记者的身影活跃于屏幕.普通老百姓的面孔也出现在屏幕,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结束一百多年来作为英国殖民地屈辱的历史,回归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香港经过了长达13年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香港的新闻传煤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新生和死亡的频率都在加快,新老传媒之间的竞争更趋剧烈。文章从现状分析入手,剖析个中原因,并从宏观上展望香港回归后新闻传煤如何适应新角色。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传媒、政治和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后的香港存在着影响传媒表现和运作的众多因素,本文认为再国族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个有助于分析香港传媒和政治变迁的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近两年来香港传媒如何响应重大社会和政治事件。在传媒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外,香港的社会和经济转变等非非政治性的社会变迁也影响着香港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传媒对电视传媒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机遇,因为互联网为电视等传统传媒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因子,为电视传媒输入了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力;说它是挑战,因为电视传媒有许多技术上的局限。这些局限是致命的,如果它不能接受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被一网打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文探讨的不是电视传媒与互连网谁胜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