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选取国内外科普期刊样本,调研分析国内外科普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为我国科普期刊网站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外12种科普期刊网站为典型案例,结合国内的36种科普期刊网站,对比分析两者在网站资源建设和功能设置方面的异同。【结果】 国外科普期刊网站建设较为成熟,网站资源具备一定规模,交互服务功能完善。与国外科普期刊网站相比,国内科普期刊在资源和服务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结论】 在互联网科普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内科普期刊需要提高期刊数字化程度,打造视听结合、形式丰富的科普资源,加强网站服务功能,促进国内科普期刊网站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维 《科协论坛》2004,19(11):27-29
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与普通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之间的桥梁,日益得到重视。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数字化时代的降临,网络科普正逐步成为继新闻媒体、图书出版、科普场馆等原有科普宣传渠道后出现的崭新形式和又一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4,19(10):7-9
传统的科普形式主要是科普图书、科技报刊、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而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查询方便、传播速度快,且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多种媒体的表现手法,以及人们对科普形式与内容需求的变化,正逐步成为科普的新形式和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上网用户已超过8700万,互联网已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集各媒体多种优势的大众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我国科学普及网站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以中科院科普网站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国内科普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国内科普网站工作的策略,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普网站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科普网站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科普网站使用率较低,使用存在区域差异、认知偏差等问题,科普网站的持续创新和优化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网站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比重很低,新闻媒体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版块,英国等欧洲国家学术机构网站的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公众支持而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国外网络科普注重受众细分;网络科普供给由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网络资源以集成为主;传播方式充分利用Web2.0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科学媒介中心网站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对待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理性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创建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为科学新闻深度报道提供权威来源;开展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与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羽 《科协论坛》2005,20(3):18-18
2004年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唐山市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人民群众对科普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显示度逐渐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大,科普活动正朝着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楠 《科协论坛》2005,20(11):5-10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科普事业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普法》,科协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更加重视农村科普工作,积极投入,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技的积极性不断增长,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农村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科普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有所创新,农村科普的服务能力有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整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全社会重视农村科普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多年来,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农村科普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14,(5):57-57
<正>为及时发挥科普研究论文对科普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使之成为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得力"帮手",中国科协在官方网站建立了"科普研究论文集萃"专栏,并已于日前上线运行。该专栏立足基层科普工作者的需求,关注理论和案例研究成果与科普工作实践的联系,使科普研究论文的成果为基层科普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该专栏分为政策机制、重点人群、重点工程、主题活动4大板块,主要由遴选的科普研究论文和为每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普网站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科普网站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我国几个优秀的科普网站的成功经验,提出准确的受众定位、精良的、寓教于乐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科普网站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验证科普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可用性,从现实存在的基本案例出发,首先,简单介绍了案例背景;其次,按照评估模型和权重的计算过程,对某馆科普网站进行了权重设置和论证;并通过评估模型,计算出该网站的最终得分;最后,对该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其具备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验证了科普网站评估模型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科普网站数据监测的四种方法,包括网站技术监测法、人工数据采集法、互联网调查法和在线问卷调查。在此并对定量数据监测运用的软件工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该系统的需求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的实现等。其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获取科普网站的相关量化数据资源,使研究人员较为全面且详细的了解科普网站的运行情况,对于其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科普工作,提高科普网站工作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网站成为人们获取科技信息、掌握科技前沿动态的重要工具之一。北京地区科普网站的快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本地区科普网站发展的现状以及指标制定的相关原则,设计了一套较为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对于北京地区科普网站开展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站提供了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科普园地等功能,及时为镇安乡人民提供最新的计划生育信息,使百姓能及时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减少计划生育违纪现象.  相似文献   

15.
郭贝妮 《科技风》2014,(13):178-179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儿童网民的比重和人数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科普网站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担,是科学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科普网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角度,并从中得到了创建优秀的儿童科普网站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尤其是经过2003年抗SARS时期的科普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引发的航天科普热,我国科普事业的社会性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科普工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我国科普活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科普活动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工作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7,(4):5-5
2007年1月18日,由甘肃省科协和省政府信息办主办、省科协信息中心承办的《甘肃科普之窗》网站建设项目建议书论证会在兰州举办。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社区少儿科普工作是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与一般常见的传统媒体如科普图书、科普专栏、科教频道等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明显不同,社区少儿科普活动更加注重在实际参与和体验中,通过激发少儿的兴趣培养少儿对科学  相似文献   

19.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05,20(12):4-6
按照中国科协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服务“三农”的工作部署,自去年5月以来,我们全面实施了以建设科普宣传栏、配发科普宣传品、拓展农村科普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科普村村通”工作,确定在3年内为全省82859个行政村每村建设一处面积为12平方米的标准科普村村通宣传拦,并每年为全省140个县(市区)、1554个乡镇和所有行政村免费赠送4套(每套8张)科普挂图.以此广泛开展农村科普系列活动.截止10月10日,全省已建成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共33587处,直接编发科普挂图543000套.组织科技培训、咨询、宣传等活动6110余场次。科普村村通构建了科普新平台,成为农村科普工作的激活点种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