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包括完整的艺术体制、结构故事的编织技巧、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这些探讨中,可以看到话本小说在艺术上已日臻成熟,它开拓了中国近代小说美学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对文学名著缺点的研究,应当像对她优点的阐释一样受到批评界足够的重视。《西游记》人物语言描写,除前人称道的优点外,还有一个未被人窥见和论及的弊病:对前情的没有必要的繁琐复叙。这种弊病,各个人物均有,而以孙悟空居多。同期明代文人的白话小说和宋元话本也有类似情形。这反映了二者在形式上的传承性痕迹。然而,宋元话本契合听众的特点,人物语言对前情的复叙是优点,而明代小说无视受众的变化而成为缺点。  相似文献   

3.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4.
论话本小说创作的浙江特征及其时空构建的浙江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以后,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给话本小说创作的繁荣带来了契机,其地理优势、文化传统以及先进的印刷技术。不仅培育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话本小说大家,而且还生发出许多令人喜闻乐道的故事。一方面,浙江的节日风俗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带有地方人文色彩的叙事时间刻度;另一方面,作为事故的多发地带和情缘的多现场所,浙江的水域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叙事空间。可以说,话本小说的创作带有鲜明的浙江地域特征。而其时空构建也显示出浓厚的浙江属性。  相似文献   

5.
元代平话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其故事主要来源讲史,出于服务于受众的需要,讲史、平话有鲜明的传奇特色。其传奇特征表现为选取战乱时代的历史故事为写作对象,夸张地写作人物的奇貌奇术,营造诡异的氛围,在开篇、过渡和高潮等故事结构上造奇。在没有现成的传奇故事情况下,平话凭借套路造奇,但是效果平平。平话的传奇追求迎合受众的需要,在市场上得到了成功,也因此带上着民间本色。这一特征对后代历史小说以及历代读者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宋话本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小说从封建文人手中解放出来,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在艺术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人民文学。宋话本小说所反映的生活画面是相当广阔的,但最突出的,也是最成功的则是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这一类。在表现爱情婚姻主题的同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破坏别人爱情婚姻和家庭、压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极盛,《豆棚闲话》,则是其中较独特的一部拟话本小说,与传统话本相比,承现出变异趋势,本文从四方面试述之。一、独特,深刻的反思精神。二、尘世与幻想。三、“以不奇为奇”的新型叙事风格。四、“豆棚”意境-话本小说的新颖情境。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研究逐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主要体现在文体形态研究、美学特征研究、叙事艺术研究、人物形象研究、语言艺术研究等五方面。如出版于80年代的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是迄今为止,对话本小说研究最全面的成果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对宋元话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将文本与说话人、听众及传播途径、接受场所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还原其原生态讲述情境,才能取得更大的研究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像曹禺前期戏剧作品这样横跨传统与现代两上审美疆域,既受到普通市民层的广泛喜爱,又能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精神享受,并不多见。这其中的奥秘,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深寓形而上的精神意蕴;二是通俗浅显的语言里包孕丰富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文章在比较中把这种特征归结为以俗为美,从浅俗的外部形态、常中出奇的美学追求、世俗风趣的艺术品味、诉诸听觉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族先民源于殷商时期,后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的骆越支系,与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有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这种民族的个性与共性差异,成就了水族古歌的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审美魅力。从审美角度探究水族古歌的美学价值,以期对地方民族旅游人文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词日常性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人日常生活诗意化、叙事的原生态化、语言的白描与口语化三个方面。这种日常性审美特征,显示出清代中后期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审美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意新语工”的提出。自然也是与北宋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结果。宋诗的发展困境、文人唱和的需要以及韩愈的典范作用都是其外在的文化背景,而儒家言可尽意的乐观主义和禅宗否定权威的精神则是其内在的驱动力,“意新语工”所反映出的传统审美理想、蕴涵的时代精神、彰显的文人心态,无不照应着时代、昭示着宋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戏曲语言美理论研究开始于元周德清 ,发展于明王骥德 ,大体完成于清人李渔 ;近人王国维“自然”、“意境”说出 ,理论研究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化。戏曲作品语言美主要表现在 :南北异制 ,各呈范型 ;曲白兼美 ,交相辉映 ;本色文采 ,合则双美 ;风格异趣 ,尽展才情  相似文献   

17.
金代中叶文学创作倾向多崇尚魏晋文人的高情远韵,陶渊明的人格与诗歌对此时期文坛影响最大。作为金中叶文坛领袖的党怀英,其诗在诗境的营造上、审美意象的选择上以及语言风格上接受并承继了陶诗的文学风格及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是教材中文章的思想内容美和语言形式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创造活动,必须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具体把握其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