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诸葛亮之所以选定汉中作为自己的归宿,实缘于汉中在诸葛亮的临终意念中的突出价值和作用。汉中是忠魂守护蜀汉的战略重地,是失意英雄醉卧疆场的理想归宿,是权臣忧患意识中的避风港湾。这即是诸葛亮死犹钟情汉中的多维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
雷武军 《考试周刊》2009,(30):237-237
汉中是联结川陕陇鄂交通的纽带,“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西汉刘邦、三国蜀诸葛亮都在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在汉中拜将封台,入主中原;刘备在汉中称王,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囤积粮草,六出岐山,讨伐中原。谈到古褒斜栈道,首先就要谈及古代川陕交通中几条重要的路径。围绕汉中.从关中入蜀的通道有“南三北四”之称。  相似文献   

3.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  相似文献   

4.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前面说的是:魏王曹操得陇望蜀,占据汉中后,趁机要夺刘备手中的益州。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汉中也被诸葛亮智取。连连战败,只好收兵于斜谷界口驻扎,处在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对汉中可谓情有独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诸葛亮的文化价值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汉中独特的自然地理、民情习俗成为这种人格和精神的承载体。这是文化的真实、哲学的真实、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晚年,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春,由成都率兵北上,屯驻汉中。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在武功五丈原止,前后八年,基本上都在汉中活动,所留遗迹颇多。这些遗迹,虽然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多略而不详,且互有异说,记载歧出;加之,年湮代远,地名更变,要想确定古名在今天什么地方,殊非易事。我因职司汉中地区文物考古,对诸葛亮当年活动的遗迹,多数曾作实地勘察,并汇集所见之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龙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成功,扫平曹魏,兴复汉室,以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为此他厉兵秣马,六出祁山,但终究天不遂人愿,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7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到,所以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汉中,准备攻打曹魏。两条路线的斗争北伐之前,诸葛亮在汉中召  相似文献   

8.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两小时后,黄忠、赵云、杨仪、王平、姜维、魏延、高翔、邓芝、马岱、关兴、张苞才来应卯。诸葛亮作过敌情分析和战事动员  相似文献   

9.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10.
【说明】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反映诸葛亮思想的重要文章。写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驻军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县),准备北伐,在出师前给刘禅写了这“表”(奏疏)。原无篇名,篇名是后人加的。因为据说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另一次出师时又曾上过一表,所以又将本篇称为《前出师表》。  相似文献   

11.
如今是36世纪60年代。现在的科技足以——到未来,回古时。我心血来潮,准备去三国鼎立时诸葛亮和曹操争夺汉中的大战之地——汉中郊外。我把变形刀、等离子手枪等武器一股脑地塞进背包内,坐上时光机就踏上了三国之旅。“啪”的一声,我就来到一个泉水清清的地方。我想:“这美丽的地方就要被破坏了。”突然,一支箭“嗖”的一声飞到了我跟前。我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有成千上万支箭飞射而来。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在汉中八年北伐,虽未取得成功,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屡败屡战的胆略勇气,是值得赞扬的。最后以马革裹尸还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宝贵生命,他那“名垂宇宙” 的冠世威望、“公忠体国” 的崇高品德,将永垂后世。本文将诸葛亮在汉中八年北伐以纪年述其史实。  相似文献   

13.
金蝉脱壳     
[释义]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敌人不能及时发觉。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在打仗,但一直没有成功,最终在第六次北伐的时候,由于过度劳累,在军中死去。诸葛亮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在临终前对他身旁的大将姜维说:"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吩咐做,在我死后,不要宣布死讯,对外严密封锁消息,秘密率部队撤退。"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带着他的灵柩,秘密撤退。当时司马懿正在派部队跟踪并追击  相似文献   

14.
古虎头桥与魏延之死曹弘撰文摄影余少小读《三国演义》时,读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前曾多次告诫亲信部属,魏延脑后生有“反骨”,我死之后,魏延必反。书中还写道,诸葛亮临终前,曾授扬仪等人“锦囊妙计”,以制魏延之反叛行径。在陕西南部古城汉中采风创作时,偶闻城中有...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元219年到263年,蜀汉统治汉中共计45年,其间,蜀汉委派重将为都督,统兵驻屯汉中。先后督汉中的有魏延、诸葛亮、吴壹、蒋琬、王平、费、胡济7人。他们采用适当的战略战术,保证了汉中的安全,确保了蜀汉政权的延续。同时他们也为汉中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汉中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独特的田园风光。 汉中,自古就是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地囤粮练兵,筹备伐魏,杨仪曾在虎头斩杀魏延。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自一九八○年以来,发表于国内各学术刊物及收进专著的诸葛亮研究文章约有二百篇左右,此外还分别在四川成都、陕西汉中和湖北襄樊举行过三次诸葛亮研究联会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这些研究活动无论是对诸葛亮研究领域和课题的开拓方面,还是对传统问题的争鸣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汉中作为三国鼎立的战略支点,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赤壁之战前,汉中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隆中对策>是各方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升华总结;赤壁之战后,汉中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汉中归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理基础;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西汉遗产继承的焦点,刘邦的统一战略和文化遗产对蜀汉有直接影响;赤壁之战后,汉中是三方人才汇聚的焦点,诸葛亮北伐期间,进一步提升了汉中的文化地位;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民族宗教文化的焦点,张鲁在汉中创立的五斗米道,标志着中国道教的产生.总之,汉中是无可争辩的三国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9.
汉中,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汉中之东的安康却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成为一片空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安康在三国时期亦是血火交融的战场,魏、蜀、吴三国都曾用兵于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淡化安康的史料进而模糊安康呢?本文认为是因为安康的史料暴露了蜀汉在战略上.用人问题上的失误,不利于诸葛亮形象的塑造,罗贯中有意识地淡化处理了安康的史料。由此,我们更强烈更具体地感受到罗贯中驾驶史料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集》卷一有《与张鲁书》残文,云:“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此虽仅存十七字,然所含讯息犹丰。今据此钩索综合,试说明诸葛亮与道教的某些关联,请诸位专家指教。诸葛亮与张鲁原来并无交往。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受命自荆州率兵攻刘璋。不久,刘备得益州,“诸葛亮为股肱”。次年,曹操攻汉中,鲁降之。在这之前,刘备、诸葛亮等曾经打算联结张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