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当前教育和就业环境下,档案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笔者试图从我国近代档案学教育建立以来,我国档案学教育在培养工作中对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程度,探析档案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并根据社会环境的现状,探讨现阶段档案工作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 笔者结合学者们关于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的阶段划分,以档案学发展阶段最普遍的"四分法"(即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为中国档案学形成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9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960年至1976年为停滞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为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这是最普遍的一种阶段划分方法)为依据,结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阶段,从当时档案学的发展状况、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等方面,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探究.由于1960年到1976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停滞阶段,故对此阶段不作陈述.  相似文献   

2.
詹金逊与谢伦伯格的档案理论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学术经典.对经典档案学思想的研究能够以古鉴今.文章主要从档案定义、档案整理单元及档案鉴定三个方面,对二者的档案思想进行梳理及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天的档案学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3.
档案学专业普通高等教育是输出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档案职业教育是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档案需求的增加,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档案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作用于档案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档案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同一系统下的两个不同教育类别,二者之间有同有异,并且在档案教育与社会发展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以“回望经典: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为主题的第三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坛的诸多内容对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研究发展具有指异和启发意义.文章从经典回望与思考、中外比较与借鉴、当代成就与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会议的主要内容,以享读者.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斯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界定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阶段,轴心时代的辉煌成就是两千多年来人类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以“轴心时代”理论审视档案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标志性的、经典的、影响深远的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人物对所处时代的档案学发展起到了一种定位与定型之作用,并对后世不同文化传统与发展背景的档案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这一时期堪称档案学史上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所取得的成果与成就正是档案学后半个世纪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并根植有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基因,指引着档案学未来发展历程中后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金波 《档案学研究》1993,7(2):24-26
近十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部分组成的档案学专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已建立起来了.档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使档案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档案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档案学专业教育与培训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档案教育工作,必须引起档案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美国法律分别规定了联邦文件及档案管理系统;UBC档案硕士研究项目运用古文书学和当代档案学方法,界定了Records的根本含义.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档案学界存在的对Documents和Records含义的混淆,从法理、学理和逻辑上为Documents与Records关系正理,提出Records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8.
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分析我国档案职业和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从教育思想观念、职业资格制度、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入剖解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档案职业相背离的问题根源,提出了以推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为方向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宏观模式重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教育事业对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俄两国档案教育事业产生与发展背景相似,都是集中制的管理模式,探讨中俄两国在档案教育事业上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其作为一个在档案学教育大纲宏观指导下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典例,对该校档案与文件管理教育的发展沿革进行回顾,对其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重点分析了其档案学教育定位的特色,以启发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1.
翟乐 《档案管理》2021,(2):121-122
高校档案课程的德育价值是新时代档案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档案高教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档案学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协同作用。因此,需要组建高校档案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掘档案课程、档案实践以及档案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宗培岭 《浙江档案》2006,(3):15-18,27
为推进档案学理论研究,本文倡导正确处理好档案行政管理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研究者的关系,档案学理论自身研究与引进相关学科理论、引进国外档案学理论的关系,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的关系以及档案学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就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在诸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学研究内容广博,外国档案学研究内容精深;中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高校档案专业教师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档案实际工作者为主;中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中外档案学研究的明显差异性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与中外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教育体系和各国研究历史传统、档案职业专业化水平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本文中,作者对产生这三个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历史联系的传统结构在经典档案学理论中,对于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的认识是: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经典档案学理论的功绩在于它发现了档案的历史联系,给出了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般定义,并在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与档案的历史联系之间建立起了认识的关系。但经典档案学理论并没有对档案历史联系的结构给予说明。因为有很多东西,不能凭经验观察和证明,例如,关系、过程、规律、微观结构,而只有通过对其结构的建立来达到对其本质的揭示。翻开我国任何一部经典档案学教科书,它们都指出:“文…  相似文献   

15.
谈我国档案事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档案事业中的作用,分析的档案事业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档案事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不协调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始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档案专修班,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档案事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档案专门人才的任务,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我国首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1],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从此起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既要符合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又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结合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人才需求取向,以及欧美档案学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对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二是优化档案信息化课程体系;三是促进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术研究开始进入到科学发展的阶段。但该词并非是滕固最先在中国使用。实际上,档案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应用有着深刻的背景,并带有国外影响的影子。在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明清档案整理和档案教育开展中,都存在着国外学术思想和理论的借鉴与融合现象。基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国外影响现象,档案界不仅要重视国内外学术的交流和互动,而且更需加强国际档案学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档案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件与档案关系的问题在档案界历来讨论颇多,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对档案学学科性质与本质特征认识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档案学经典理论和档案管理实践,以及国内外档案核心理论等角度,重新探究文件与档案的关系,认为二者实为同一种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