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  相似文献   

2.
清代有不少著名学者在江苏的各地书院讲学。清初在江苏书院讲学的诸名师中,以李顒、陆世仪影响最大。李顒(1627~?),字中孚,号二曲,陕西西安人。理学家。曾主讲于关中书院,世称“关学”,与“北学”孙奇逄、“南学”黄宗義并称“三大儒”。康熙七年(1668年),应常州知府骆钟麟之请,南下讲学于时属常州府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每期三个月,昼夜不休。后又主常州延陵书院讲席。讲学各书院时,听者云集,“即宿学名儒,亦退就弟子之列”。其讲学特点有二:一“因人而施”,“资之高下,学之深浅,诱之固各不同”;二诲人不倦,“凡有答问,穹昼夜不倦,必使其人豁然于心目之间而后已。”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一位学者来学校作了一场所谓“学术”专题报告。 听这位学者讲学的目的,本来是想多掌握一点知识,开阔一下眼界,听听他讲的有什么新意,但事与愿违。这位学者在演讲中竭力推崇个人主义,批判集体主义,直至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列宁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批判我们的领  相似文献   

4.
资讯     
动态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湖南怀化学院经管系2003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反响热烈。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并向他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与慰问。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下岗”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期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次“下岗”的45名“博导”,学科之广涵盖了吉大所有的8个学部,导致他们“下岗”的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  相似文献   

5.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在教学领域探索,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校长,现仍在高中担任校长一职。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听课,大量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觉到,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师往往更重视自己的才学、讲课水平,而忽视教法,这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虽没有一个较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的机会,但他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提倡办学校,而且亲自讲授经术,他既是地方官吏,又作教育工作.例如做郴县令时,“至县,首修学校以教人”,在台州时,“士之从学者众”,他在郴州更是大开讲学之风。他亲自教过的学生很多,开创宋代伊洛学派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学教师培训新模式任学印徐蕾重视教师在职培训,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美国一些学者认为:“持久的、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一所学校发展以及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他们不仅把在职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项义务,强调其重要性,而且在不断探索新的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8.
据7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明年起,北京大学将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实行不固定博导资格制,如果博导所带博士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其博导资格。与此同时,北大将进一步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副教授、讲师也可以申请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和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有教授(研究员)才有资格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导”这个头衔也因此变成了荣誉的象征。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允许副教授、讲师  相似文献   

9.
吹泡泡     
某国有一位学者,应邀去邻国讲学。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赶来央求他说:“请你替我带一个雇员去吧,只要你答应,他在旅途中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做到形影不离。而且,你旅行的费用,也由我们公司供给。”学者听了,自然很愿意。但又怕这太优惠的条件,藏着什么阴谋,所以先要弄  相似文献   

10.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孔丘学无常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秋时代,开始了私人讲学之风。孔丘(孔子)是倡导私人讲学最著名的人物,虽然在他以前以及和他同时已经有人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而以私人成分开始讲学。有些人(包括外国的某些学者)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丘被推尊为“万世师表”,那么,孔丘本人是否有所师承呢?我们考索文献,提出下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市又有1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本刊讯6月14日,市教育局召开“北京市第三批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工作总结大会”,为13所重点职高校颁发了铜牌。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和复查工作每四年进行一次”的规定及工作部署,从1994年底至1...  相似文献   

13.
“名师风采”栏目是由“博导风采”栏目演变而来。“博导风采”栏目开办多年来,深受各高校欢迎。现改成“名师风采”,目的是弥补原有栏目的不足,能介绍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高校优秀教师的事迹。欢迎各高校为本刊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4.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XX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5.
略论雍正     
史学者对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评扬甚多,独于雍正有所避忌忽略,甚至多所指斥,实际上雍正自有其不应抹煞之处。雍正研求治道,认为“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他的确是抓住了封建皇帝的为政之要,以重视选拔、使用人材为根本。雍正用人可重才学,主张对“凡有才具之员,当惜之教之”。雍正重用陈时夏,将其老母不远数千里从云南接送苏州任上;治河方面有贡献的大臣孔毓珣有病时,雍正派出医生前去诊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甚至教师、甚至博导,写出字来没法看!”2008年11月30日,周有光、许嘉璐、欧阳中石等学者围坐一堂,在“汉字?书法?文化高层论坛”上,谈及当前汉字书写的窘况,似乎都有些激动。许嘉璐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情况,“连学校办事员书写的通知都非常漂亮”,到文化、教育部门做事,“写好字”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有学者则对中国书法界提出尖锐批评,指出一些书法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也是全民书写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这里面有没有教师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17.
朱治连 《教师》2008,(8):35-36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后又有人极而言之:“有了好的校长,就有了好的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从参加工作第一个年头当小学校长,及至现在的中心学校校长,也有一些年头了。我深切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同行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8.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借光,让我们过去吧。”“你们有什么事呀?”顽童甲问。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顽童乙接着说:“那你这位先生一定很有本事和才学吧?”“岂敢,岂敢。”孔子谦虚道。顽童甲随后便大声道:“我问你四个字!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很快就想出答案,说四句诗谜各为一个字:汾、洽、溜、…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博导”成为一种头衔的国家。人们一听“博导”便肃然起敬。在中国,“博导”已成为比教授还要“高级”的头衔。打开我们的报刊,往往在文章作者的职务一栏里赫然写着:教授、“博导”或主任医师、“博导”。本来,依据中国的学位规则,只有博士生指导教师(教师者本为指导者,指导教师在文法上是不通的,是画蛇添足,应该说博士生指导者或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引进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必须有大师,大师才能培养出大才,才能出大成果。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引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术带头人的引进、选拔和培养,把建设一支能够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一、引进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引进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尺及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许多学者的看法更是直截了当:拥有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