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对汉藏假设复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汉藏假设复句的异同,探讨了在汉藏翻译中如何根据汉藏两语的表达习惯,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汉藏翻译的发展历史及局限性,探讨了汉藏文化在形成和形式上的差异,并就具体的视角提出了完善文化差异中汉藏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结构对应的实质是以基本语法为依托、句型为参照的逻辑结构对应,只有保持逻辑结构的对应,才能对语义对应和语形对应提供保障性。作者还从汉藏翻译实践探讨了汉藏翻译中语义、语形、乃至语用的对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藏因果复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汉藏因果复句的异同,提出了在汉藏翻译中应根据汉藏两语的表达习惯,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5.
西藏大学文学院汉藏翻译专业始建于1986年.最初以培养专科毕业生为主,后来随着学校规模扩大,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水准的提高,学校开办了藏汉翻译方向本科班,专门培养汉藏翻译高级人才。2001年我校文学院首次招收了翻译方向的研究生。20年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汉藏翻译的重要性作了简要阐述,并从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语言现象和汉藏翻译实践,从词语的搭配、多义词和翻译、一词多性的翻译、近义词的翻译、形象词语的翻译、重迭词的翻译、反义词的翻译、词语的音译、词语中特殊符号的翻译、词语的直译、词语的意译、词语的增译、词语的减译、词语的转换等方面,探讨了汉藏词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族大融合的不断加深,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解释说明了汉藏翻译中直译法的必要性的同时,阐述了直译法在汉藏翻译中的用途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对藏汉敬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藏汉敬语在藏语或汉语中的作用和异同,并提出了在藏汉翻译或汉藏翻译中,如何根据原或译的表达习惯进行正确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对汉藏条件复句进行了全面地比较,特别是对在分句间起主要作用的表示条件关系的汉藏关联词语作了比较;探讨了表示充足条件、唯一条件、无条件中的单一关联词语和合用关联词语以及倒装的条件复句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藏族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自1982年开始,西藏教材编译部门与青海省相关部门。协同承担了五省区中小学各科教材的翻译工作,此项工作填补了藏族地区没有藏文版自然和社会学科教材的空白,有力地推动五省区藏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藏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五省区教材翻译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就五省区中小学汉藏翻译类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下,21世纪的民族交流问题备受关注,汉藏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政府、国家的重视。汉藏大学生作为汉藏民族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从汉藏大学生民俗文化与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当前甘孜汉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适应性革新是新时代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是落实、推进民族区域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一院两校"协同培养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实践是对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基于实证调研分析也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文章从汉藏双语法学教育适应性革新的现实要求出发,介绍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一院两校"协同培养,基于"一院两校"协同培养的实证分析论证汉藏双语法学教育实践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完善路径,以期对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适应性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噶玛降村,男,藏族,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康定民族师专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长期从事藏语文和汉藏翻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兼任民族院校藏族文化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教  相似文献   

15.
提要:翻译既是语义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的移植和传播过程.汉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种文化的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重要障碍.《西藏王臣记》郭氏译本中,译者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未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运用汉藏比较语言学建立汉藏语的同源词,进行汉藏语同源词研究的学者、专著和论文很多,但将某一家的汉藏对比词项进行系统总结,并概括出规律或提出问题的论文据目前所掌握的研究资料来看还是不太多的。通过对金理新《上古汉语音系》一书中出现的所有汉藏对比的词条进行汉藏语同源词项的系统分析,总结规则,提出问题,以期找出准确的汉藏同源词。  相似文献   

17.
民国以来,藏汉佛教文化交流频繁,汉僧到西藏求法的人很多,其中以法尊法师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延续了北宋以来的汉传佛教翻译史,架起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应该享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50年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逐步实行了“民主改革”。在这段广泛的基层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政权在康区的张力前所未有。在当时汉藏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翻译”这一角色在此历史进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通过对一位民改时期的“翻译”的个人经历的透视,以此展现当时的政治场景、时代更替与社会变迁,并进一步探讨“翻译”这一职业在“边缘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翻译”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必须将翻译活动置于话语/权力关系之中,置于历史情境之中来考虑。在实践上,翻译与地域空间结构、族群关系、社会转型和权力合法性的生成等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其超越了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成为国家话语传播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汉藏混和班教学,对内地汉藏混和班的教育教学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内地汉藏混和班教学的方案,促使"汉藏一家,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50年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逐步实行了"民主改革".在这段广泛的基层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政权在康区的张力前所未有.在当时汉藏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翻译"这一角色在此历史进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通过对一位民改时期的"翻译"的个人经历的透视,以此展现当时的政治场景、时代更替与社会变迁,并进一步探讨"翻译"这一职业在"边缘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翻译"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必须将翻译活动置于话语/权力关系之中,置于历史情境之中来考虑.在实践上,翻译与地域空间结构、族群关系、社会转型和权力合法性的生成等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其超越了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成为国家话语传播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