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西门庆追逐“色欲”不乏“情”的闪光,贾宝玉执着“情”的陶冶,离不开“欲”的伴随,“情欲一样”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相同的现实视点开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世界:西门庆的世界色欲横流,污秽斑斑,作说,贾宝玉的出现是西门庆的“皮肤滥淫”的矫正和反拨。  相似文献   

3.
正一.贾宝玉超前女性观的含义(一)概念释义所谓超前女性观,笔者认为是相比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来说超前了一步,与当时公认的女性观点更高瞻远瞩的态度。准确来说,就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对女性所持的观点。贾宝玉的女性观表现为思想上对女性的赞美和同情,行动上给予女性的支持和帮助,情感上与女性真诚、平等相待。现时代远远没有发展到女性优于男性阶段,但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这  相似文献   

4.
邓雷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03-105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唯一的男主角,他的性格有着不同于常人之处,因此也显示出巨大的魅力。通过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分析贾宝玉身上所具有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可还原贾宝玉完整的人格结构,揭示贾宝玉对待众多女孩子时所呈现的人格特征:与生俱来、本能的、原始的喜欢亲近女孩的本我人格;为了满足自我快乐而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亲近女性获得快乐的自我人格;恪守着本我,上升为无私无利无欲,从心底发出的对女孩子的一种爱怜与疼护的超我人格。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无论外貌还是言行举止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倾向,无独有偶,当代人气小说《失恋33天》中的男主人公王小贱也有同样的特点.本文将贾宝玉与王小贱两位人物进行古今对比,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女性化倾向,继而探讨两个人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女性化倾向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对待女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这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两个最为优秀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儒家文化的审美典范,一个是道家精神的完美化身。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行为处事、人生追求来看,两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钗黛合一"作为作者以及贾宝玉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而在现实情境中,贾宝玉在钗黛两人间的徘徊取舍,对待钗黛两人的不同态度,恰恰体现了儒道两种不同文化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8.
"意淫"的提出和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古代性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贾宝玉形象所体现的意淫有多层的含义(也就是说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有什么特点)。第一、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女性,反对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儿两字极尊贵,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尊荣"(第二回)。尊重女性,超越佛道二教的教主之上。女  相似文献   

9.
我们评价任何作品,任何一个艺术典型,都必须忠实于原著,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挖掘作品的微言大义。我想,对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也应如此。在过去的许多评红文章中,把今人才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堂而皇之地加在贾宝玉身上。这就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无形中把贾宝玉拔高了。在对贾宝玉的妇女观问题上,李希凡同志就这样认为,贾宝玉的“抗议、控诉,探索和追求,主要是其通过对妇女的态度体现出来”;“贾宝玉在《红楼梦》一出现的开始,就持着与封建统治阶级对待妇女的传统观点相反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将她们的地位提高到超过了传统的男权的地位”,“突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曾朝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1-13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与女性长期相处,女性的聪颖美丽深深地吸引着他、影响着他,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女性情结,这种情结对他的言行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不仅只是深深地依恋、欣赏、关心、爱慕身边一大群清纯如水的年轻女性,更重要的是目睹了她们不应有的被轻视,看到她们地位的屈辱,命运的悲惨,给予了她们最纯粹的人性尊严。贾宝玉的女性情结成为曹雪芹"知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楼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楼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为依据对后四十回中的贾宝玉形象加以考察,在宏观与微观上进行前后比较,通过对宝玉所处矛盾焦点,宝玉对待大观园女子、对待仕途功名和名教的态度,宝玉在宝黛爱情中的表现,乃至其最后应试、中举、出家的行为动机等几方面的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阐明:后四十回里的贾宝玉,并不是前八十回中宝玉形象的合理的延续和发展,而是续作者按其审美理想重塑的一个“假宝玉”;而这一形象,完成了由“情迷至此”到“豁悟如此”的过程,已从前八十回作为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变质为一个皈依佛、道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母看不上她,因为她身子弱,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那天被气死,贾宝玉悲…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作者通过对贾宝玉独特心理成长过程的描写 ,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是其独特生理、心理成长的结果 ,又是一种社会影响的结果 ,还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 ;正是有了这一女性化心理细致深入的描写才使贾宝玉这一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而成为不朽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搂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搂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男主角西门庆是一个在其交际圈中左右逢源上下顺畅的有万般手段的高明者。他深深懂得走上层路线结交权贵的重要,不惜用金钱铺路来寻找靠山,为的就是以财贿官,依官生财。对于身边亲近的人,西门庆懂得如何平衡妻妾关系,拉拢朋友伙计,来成就家庭稳定、朋友广泛、生意顺利的局面。对待他的下层关系,他利用金钱利诱奸淫妇女,利用流氓气息欺凌弱小,作威作福,凶狠乖戾,戕害性命,坏事做尽。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19.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楼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楼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李瓶儿的性格是前后矛盾的,出现前后判若两人的大转变。李瓶儿不同的性格现象,是导致人们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原因。因为从现象上看,李瓶儿对前夫花子虚和蒋竹山都是那么冷酷无情,而对西门庆却那么温顺多情。但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李瓶儿这些相互对立的性格现象,只能说明她的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而不能说明她性格的前后变异性。说她的性格前后矛盾,实在是一种误解。因为,李瓶儿勾搭西门庆于前,而虐害花子虚、蒋竹山于后。她不同的性格行为,并不是下嫁西门庆前后不同时期发生的,而是时先时后地表现于不同的对象身上。她对待花子虚、蒋竹山与对待西门庆,即使在同一时间里态度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