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这朵绚丽之花现如今已经开在了大学音乐课堂里。当代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弘扬和继承,高校音乐专业把民族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中,对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大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出入,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想法和教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状况对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更是不利。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被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我认为:实施开放式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论》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教材”。近来又有专家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高校声乐教学"西化"非常严重,使得传统音乐文化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将传统音乐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素质,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本文重点以到校声乐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声乐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情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声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声乐教育中陶冶情操,是中小学声乐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扣《新音乐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与知识结构,与国家声乐教育事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声乐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情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声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声乐教育中陶冶情操,是中小学声乐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扣《新音乐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与知识结构,与国家声乐教育事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振兴民族声乐事业是我国音乐界乃至整个民族契而不舍的奋斗目标。文章从当今音乐流行的主要行为方式、歌曲流行风格与音乐流行的传播途径入手,探讨21 世纪我国音乐流行的发展变向,从中寻找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主要是 ,民族声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很不系统 ,相关专业课程开设不完全 ,不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是过去的教材、教法落后陈旧 ,目前又没有新的教材和教法 ,另一方面又缺少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教师。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 ,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是最基层的音乐教育的启蒙者。由于音乐教育在德育、智育方面“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课 ,而中小学音乐课又以声乐为主。因此 ,合格的音乐教师就成为声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喜武 《教书育人》2009,(7):107-10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发展进入多元时代,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盛行,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音乐结构布局。民族声乐一方面吸收西洋声乐技巧,同时为了使民族歌唱更贴近生活,出现了民族、美声、流行杂糅,“三不像”的现象: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就此弃“民”仿“西”合“流”。  相似文献   

9.
系统、综合性声乐教学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馨 《惠州学院学报》1999,19(3):118-119
目前,声乐教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论结构及发声技巧的不断创新,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引动了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声乐训练周期的缩短。近年来,我国已培养出意大利美声学派及中国民族唱法的硕士生,这表明了我国声乐教学层次的提高,也势必引起人们对沿用已久的声乐教学理论和观念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本文仅从声乐教学的宏观意识及综合性理论方面谈一点个人的观点。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提出“歌唱的心理状态,呼吸状态,歌唱姿势是一个整体,呼吸、共鸣、嗓子、吐字一体。”这种说法其中已渗透着系统、综合的声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新时代,西部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依然较弱,理科教师的培养与补充机制还不健全,传统民族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理科教育文化生态失衡等。为此,提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项对策:全面提升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理科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理科教师培养与补充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国家统编理科教材的使用;改革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高考招生模式,向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考试为主的高考模式过渡;促进智能教育与理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理科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育人工程。有这样一句话:音乐的本质是科学,内容是哲学,表现是艺术,功能是教育。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和教育学家都极为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乐记》中写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曾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我国近代许多教育家、音乐家及著名人士也都曾大力提倡音乐教育,并呼吁尽快确立音乐教育功能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李岚清副总理曾在讲话中强调:“任何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一定不能荒废。要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让美育教学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由此可见,音乐对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萍 《高教探索》2005,(3):63-65
本在审视与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相继出现的“主体化危机”和“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等一系列争议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多元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的化定位问题做一些探索,归纳为:民族声乐教育需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科学性”、“规范性”的重新诠释;探索“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崔玲 《教师》2012,(15)
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审美来表现民族的音乐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在“继承”和“借鉴”的天平上已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很多歌手盲目地“借鉴”和模仿,从而形成了中西混杂、非中非西的演唱模式,民族声乐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一虽然不断运动,但却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广泛而深刻的,笔者以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提倡音乐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潮流。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我国民族声乐“千人一面”现象的批评,反映了群众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呼唤。我国地方民族音乐院校应当敏锐地洞察到这些变革,结合自身实际,深刻理解音乐教育多元化在各学科中的含义,积极地把民族声乐学科的发展融入其中,把社会需求与本校民族声乐学科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在民族声乐多元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歌,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民歌的传承和演唱代表着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对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审美取向。因此,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音乐艺术水平。本文从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探讨了民族声乐审美取向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政治的日益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现代民族唱法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族声乐队伍中涌现出大批的声乐人才,其中以彭丽媛的演唱最具代表性,她的演唱方法具有典型的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特征,演唱风格既具有西方审美追求的“通畅、集中、宽泛、有穿透力”的特点又具有传统民族唱法的“质朴、柔美、亲切、亮丽、传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群众的素质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在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夏铸司长指出:“21世纪对中华民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世纪,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华民族的进退和兴衰。民族教育事业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面貌以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可见,民族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的…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声乐在音乐教育中处于独特地位,针对当前音乐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如何弘扬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少数民族声乐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韦菁 《教书育人》2012,(3):130-131
高师声乐教育的改革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民族的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它在为我国输送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搭建一个新型的声乐教学平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并使其更加适应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还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我国音乐专业培养人才的发展不够全面,耽误了音乐专业学生的未来。而在音乐专业中的民族声乐教育,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科目,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要根据不断的对音乐教育方式的改革来实现。将西洋唱法民族化,是根据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论点,在民族声乐教育中如何运用西洋唱法民族化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法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民族声乐课上使用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