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瑜 《精武》2006,(2):44-45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和与武术拳种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 而形成具有该地区的文化特点的文化。它是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为主要内涵而形成的。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风俗民情也各有差异,所以各地区之间的武术风格也常常是各具特色。中国武术的主要拳种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则以自身的个性风格和特殊内容,使武术拳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营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青海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五个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其历史发展空间、生存空间以及文化空间,揭示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阐释了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区域下形成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认为地理环境对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发展空间,各民族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正是适应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发展与各区域历史文化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湖南地理环境与湖湘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亚文化现象的体育文化固然受着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湘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在湖南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湖南的高山峻岭、河网密布、四季分明等自然环境促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在湖南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生产劳动方式、远古的民俗遗风的影响下,产生了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湖南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为传统体育文化烙上了浓郁的地方色彩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体育与古希腊体育的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地理环境、区域位置、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不同,孕育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特点、风格有别的传统体育,可以预见,在文化背景下,由分别走向融合,将是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不可避免地与地理环境的发展相联系,甚至其依赖地理环境的程度远大于其他文化形态。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各自迥然相异的体育文化类型,呈现出北疆、南疆和东疆地区不同的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云南省纳西文化研究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众多专家与学者进行访谈与交流后,收集到了纳西文化的许多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关于纳西族特有文化——东巴文化的许多珍贵材料;对纳西打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演进以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对纳西打跳得出以下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究闽台体育文化的史缘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实证分析法,从体育文化的视角,研究闽台体育文化的亲缘性及特征.结果表明:闽台体育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播迁闽台的过程中,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差异和与土著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变异等诸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亚文化.与中华体育文化一脉相承,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坚韧的传承性、诚挚的信仰性、现实中的功利性、多源的兼容性、广阔的辐射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地域,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劳动条件,导致了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形态。体育,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之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各自独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出发点,分析了忻州地区文化的特质,结合挠羊赛的技术风格,研究忻州挠羊赛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挠羊赛”的产生、发展始终折射在忻州文化当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是“挠羊赛”摔跤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审美诉求是中西方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其孕育出的文化传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审美追求和情趣。为厘清中西方体育种种不同的表征背后对于审美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文化学研究方法,对审美追求的不同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审美追求不仅构成中西方体育文化各自发展的主要文化基础,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诉求,试图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1,18(4):118-121
岭南南派武术流派虽多,却拥有相近的特征和文化特色,这些岭南武术技术特征和文化特色都带有岭南地域文化的烙印。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是岭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岭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及地域人种体态特征促使武术技术风格形成外化;岭南地域内的生产、生活及语言惯习促使岭南技术风格表达内塑。  相似文献   

13.
无论东方西方,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象征和意义。从大文化的广意上说,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每个国家或民族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教育、民俗、宗教等诸多因素的背景影响下,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进步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现象与象征。在大文化中,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包含了:  相似文献   

14.
流派是一个集合概念,是若干国家某种打法风格的粗略反映。流派形成的过程主要受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社会观念、身体条件和主观追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足坛主要可以分为欧洲派、南美派和欧洲拉丁派。这其中,南美派具有颇高的观赏性,而巴西和阿根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问卷法等对打跳在民众和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丽江民族打跳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深受中学生的喜欢,从而达到在中学课间操进行推广,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较好的推广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采取访谈法等对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大安村藏族村民在祭祀仪式中的"锅庄舞"和周边纳西族祭祀仪式中的"打跳"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丽江地区纳西族和藏族的祭祀仪式有着明显的文化涵化现象,处于"文化孤岛"中的藏族村民也在刻意的表明自己的民族身份,其中标示着民族身份的符号就是祭祀仪式中的"藏族锅庄舞"和"纳西打跳"。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打跳是丽江地区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积极推进,纳西族打跳因其群体性、娱乐性、民族性和简单易学等特征已成为了丽江地区各种人群的日常健身项目,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族人群参与其中,在全民健身过程中初显成效。利用文献法对纳西族打跳的起源与发展、动作特征及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了打跳在全民健身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其在全民健身应用中的对笋。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体育文化、绿洲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各区不同的特征.草原体育文化是以游牧为主的"体育动态文化",崇拜尚力,具有较强的竞技性,以北疆为代表;绿洲体育文化是以土地为中心的"静态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游戏、娱乐、趣味、生活化的特点,以南疆为代表;东疆则以歌舞见长.  相似文献   

19.
日本、美国、苏联当今教育最发达,在学校体育方面,分别代表着现代发展趋势及不同风格,尤其日本与我国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和滇西北地区东巴跳这两个古老的原生态身体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在人文地理环境、舞蹈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萌生的同源性。这两种依托于身体运动得以彰显的原始巫术仪式,都说明中华民族的原始宗教属于土生土长的自源宗教,同时对于武术等体育运动形式的发生和演变有重要的参照性研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