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体育视角,探索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推杆的起源和价值研究。笔者分析认为,羌族推杆是羌族独特的体育活动,易于开展,推杆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本研究试图从生态体育的视角下,探索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推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教育传承价值在于:实现武术教育的文化回归,夯实社会基础;唤起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文章最后探讨了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以期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的基本概况、传承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其传承内容及传承价值。研究结果:岩鹰拳与其他拳种不同,归属于杂技与竞技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主要传承路径是以政府立法为保障、家族传承为核心、媒体传承为载体、校园传承为推广、资金筹集为支撑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民族精神推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迅速发展,学界不断反思和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与落差。以“属+种差”的逻辑学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念界定;在把握体育非遗概念的文化空间要素、人群参与要素、身体运动要素、历史要素和传承方式要素5大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体育非遗的传承性、活态性、身体性、地域性、流变性、脆弱性等基本特征;基于体育非遗的特征研究其功能价值,发现体育非遗具有承继传统体育文化、塑造体育文化符号以及拓展体育文化资源的功能;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和材料对现有的体育非遗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包括武术类、游戏类、竞技类和舞蹈类4种类型,不同类别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社团的传承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总结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的时代价值的同时,分析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人文价值观念缺失、传承路径单一、管理不合理。为实现高校社团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质量传承,提出以下研究思路:提高文化渗透、深化社团文化建设、增加与校外组织的交流合作、优化社团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展开,其工作重点在于保护人的传承。南拳作为武术的代表性拳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南拳对当地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价值,对南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南拳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和谐交流的价值(现代价值)和无形性、活态性、独特性、可接受性及地方文化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春颖 《体育科研》2015,(2):98-103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地区的体育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莲湘为个案,采用实地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打莲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休闲特性与价值,总结了其在休闲旅游开发背景下,传承与发展的经验、不足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休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不仅为休闲旅游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观光亮点,也使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形式内容更为丰富。但是,在休闲旅游开发中将文化作为摆设,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等问题,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达瓦孜的体育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瓦孜运动具有体育和杂技两大特点,因其自身的民族风格而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它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也是新疆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瓦孜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传承分为四大班社,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达瓦孜运动的特征表现在:民族风情的浓郁性;传承方式的特异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体育与杂技的交融性.达瓦孜文化的现代多维价值在于:构建文化平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创造经济效益,推动旅游事业发展;丰富体育文化类型,充实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达瓦孜运动走向科学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其传承及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三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耍老虎”又称舞虎、武虎、虎舞,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较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一类。研究以传承于怀川大地的小尚耍老虎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探究其传承发展现状、生存困境、发展路径等。耍老虎的传承发展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已出现传承断层、影响力减小、文化落寞等问题;应扩大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构建政府、学校、传承人联合的培养模式和融合文创产业,加强其经济价值开发,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与保护、完善与整合保护、体验、研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和一些带有体育活动性质的民俗活动被纳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与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一些资源面临消失,保护抢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只有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三小民族冰雪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对促进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黑龙江省三小民族冰雪体育具有地域性、实践性和娱乐性等冰雪体育的特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加强文化保护、促进商业发展、依托学校教育、融入全民健身等发展举措促进三小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多样性发展,为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羌族体育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更深层次的挖掘传承发展羌族体育文化对繁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又因,羌族居住的岷山一带是古蜀文明和西南藏羌彝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此保护好羌族文化,也是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根。保护羌族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月牙镜进行研究。认为:月牙镋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教化价值和健身价值,家族传承、学校体育传承、社会传承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得以保护,但其发展仍面临困境。建议加强地方政府主导的地位,进一步推进月牙镜进校园工作,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和人才培养,深入群众、广泛宣传。  相似文献   

20.
以往体育学界未能充分认识并具体分析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所提协同机制操作性不强,不能充分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受挪威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巴特(Fredrick Barth)的文化转换“生成”过程论的启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引导性协同机制的生成过程开展个案研究,以弥补学界当下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研究及其建构过程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Y寨苗拳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个案。在翔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概念、德勒兹的“生成”思想来剖析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中个体与组织、机构间的协同机制生成过程。该研究个案表明:州武协、市文广局、镇政府作为核心行动者之一,对苗拳师、村民实施行动意图、目标、路径上的转换,形成一种引导性协同机制,使武术文化旅游成为苗拳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他们在交往的基础上,就武术文化旅游的筹备反复协商,凸显了政府对苗拳传承在人员、政策、活动、物质等层面的引导,生成了苗拳师与其他村民、镇政府、州武协、市文广局的多维联结关系,生成一种基于利益相互嵌合的、具有引导性协同机制效能的行动者网络,使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可能。通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导性协同机制生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症结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具体的引导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