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离不开兴趣,如果教师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会获得知识或技能。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从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并为之奋斗。作为教师,应力求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美,一想到语文课就会产生愉悦感,愿意与教师合作交流等。如果学生一上语文课就如同受煎熬与折磨,见到语文老师就害怕,见到语文书就恨之入骨甚至想着这门课就极度害怕,那还不如不上。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如果语文教学走到一板一眼的规范式教学,那么,她就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生机。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课要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还要用鲜活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多种激活课堂的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给学生一堂"活"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要把语文课上活,既容易又不容易。如果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他们在启发点拨、诱导激励下是能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并将这认识认真付诸实践,那么就容易把课上活;相反,如果把学生当作“容器”,认为他们只有被动接受知识的资格,于是课上来上去总跳不出“注入式”的框框,那么要把课上活就很不容易,甚至不可能。有人说,课文内容新或文辞美,学生爱读,课就容易上活,课文内容旧或文辞一般,学生不爱读,课就不容易上活。这种说法是“课文决定论”,不敢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课堂活起来,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妙趣横生。古人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具备渊  相似文献   

5.
杨晶 《吉林教育》2006,(7):63-63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如此,如果课上得太枯燥,孩子就会昏昏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是新教材的实践者,的确感到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又要讲究“实”,要让学生有所得。只活不实,易流于表面花哨;只实不活,又会显得呆板枯燥。只有活和实有机结合才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有感情朗读,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语文课上经常听到老师说“这段活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把……语气读出来”。细细咀嚼这些话,我觉得学生在老师眼里,好像是情感能任意生成、自由流露的机器,想让他有怎样的心情,就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朗读指导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他根本不能催生学生的情感,学生也根本不会与作者、和主人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戚。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变的新鲜有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幻化成上山看日出,那么学生就会天天想着语文课,天天盼着语文课。为了避免语文课堂的模式化,近年来,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借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原课文情节进行补充或改变等。为了处理语文课中牵涉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我有时求助于历史、地理老师,如请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知识讲座,解决语文课上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感到新鲜,效果很好。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不在同一节课上反复讲解同一个概念,而在不同的课上让学生多见面,学生不会厌烦,教学效果良好。把作文讲评同语文课文中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即使语文课讲得不单调、呆板,又指导了作文。让学生每天都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收获,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课堂气氛会如一潭死水,没有波澜。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就必须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其中,那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画龙点睛的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语文课亮点飞扬。  相似文献   

11.
让作品“活”起来 如果想让我们的作文或者文章受到老师、读者们的喜欢,能够看得下去,我们也有一个窍门,就是让我们的作品活起来,如果它活了别人就喜欢看,会一口气把它读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很不高兴;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这不能责怪学生,因为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语文,而是语文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不愿意做,何况孩子!但是每门学科都有引人入胜的东西,我们的任务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金胜花 《考试周刊》2012,(90):70-70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而数学却是一门严谨、枯燥乏味的科目。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在沉闷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他们会更觉得无趣,甚至会走神,不愿意继续听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注意力集中。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活”字上下工夫,活用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兴趣也就会随之提升了。  相似文献   

14.
李荣格 《文教资料》2009,(9):143-144
语文课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快乐地读、说、赛、演,……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学习语文也会成为一种享受.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读、说、赛、演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又是艺术课,具有很高的审美功能,能陶冶情操。职校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有不少学生失去了信心。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教学语言单调枯燥乏味,会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衰退,学生的厌学情绪就更浓。所以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新开始,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的最初接触时间内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会让以后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接任新班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星期的短暂接触,讲究一点小策略,让学生对我们和语文课“一见钟情”,以期达到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庄小敏 《考试周刊》2013,(29):41-41
<正>一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在智力的不断开发中,在好奇心的不断激发中,积极地探求知识,领悟真理。让语文课活起来,就是反对传统教学的死板、沉闷和模式化,反对传统教学用"灌"、"压"的办法开展高难度、高速度的课堂教学,反对传统教学的"教本主义",忽视对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语文课活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因情绪和思维不断受到刺激和挑  相似文献   

19.
林颖 《儿童音乐》2013,(4):63-67
正重复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课上,老师会让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意思;数学课上,大量重复的巩固练习……,英语课上,老师会不断地说"again",使学生重复地听读记忆单词;更何况在我们音乐教学中,稍纵即逝的音乐眨眼就过,如果不加以反复的琢磨,重复的体验,如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领域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果。语文课,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在不停地接受着新思潮的一次次洗礼。笔者认为,要想让语文课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喜欢起来,甚至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教师产生崇拜感,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