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大众文化与媒介教育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骐 《现代传播》2002,1(1):118-121
大众媒介传播的主要是大众文化 ,因而人们对大众媒介的态度取决于人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从媒介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它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范式、分析范式到表征范式的变迁 ,而影响这些媒介教育范式变迁的决定因素就是人们对大众文化观念的变化 ,且这些观念变化又与法兰克福学派、李维斯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及符号学的产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批判型受众"是德国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德国战后五十年媒介批判能力教育发展情况的历史分析,介绍了德国学者关于媒介批判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并结合当代德国著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杂志——Spinxx的项目案例,指出在新媒介情境下,德国青少年"批判型受众"培养模式的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讨论了这一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程  畅榕 《东南传播》2016,(9):48-50
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 gm),在20世纪末由Abercrombie&Longhurst提出,是一种针对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媒介用户变得更为主动而提出的受众范式。观展/表演理论中弥散的受众的行为包括四个循环阶段: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认同、观展/自恋。问答类网络社区作为一个获取外界信息、新知识和发布信息、知识的平台,体现出观展/表演的行为方式。本文以"知乎"为主要案例,引用观展/表演范式作为理论依托,通过在线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展现观展/表演范式下的受众行为阶段。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极易引发对媒介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不同群体问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对准城市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受众,而忽视广大的农村受众。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受众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农民媒介素养教育来改善农村受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天健 《青年记者》2021,(2):103-104
媒介素养的参与范式主张以受众为主导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适应了当前技术革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媒介素养接触、认知、理解、评估四个维度的分析,指出参与范式能有效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能力,有助于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参与范式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出路,赋权、引导和在线课堂是媒介素养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5)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主义立场反对将"通俗"与"艺术"简单二分,主张在通俗文化中鉴别艺术,并且批判"去个性化"的大众文化。"银幕暴力"研究呈现了媒介批评方法的操作特质,特别是在对主流实证传播研究的反思与借用中,霍尔开启了一种立足受众批评性使用大众媒介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7.
孙瑛 《青年记者》2017,(5):10-11
“积极受众”:一个亟待澄清的概念 “受众”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处于一种游离不定的状态.一般而言,“受众”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早期经验主义研究者认为受众绝对被动,认为“受众是一个机械的反应体,只要媒介对他施加某种信息刺激,受众就随之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播生态的基本框架是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岁末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好比是一场盛大的"家庭开放空间",利用其独特的传播范式对受众施加影响。在这个开放的家庭空间里,信息传播是"多重信息流环境中的媒介流"的"家庭传播艺术"——拟态环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后"厚报时代"大众传媒的"注意力经济"逐渐进入分化节点,一方面受众面对众多媒介选择其信息来源晕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快速消费社会下受众单次"注意"凝视时间大幅减少,对信息的匹配诉求度提高.在此语境下,科技报道是坚守科技精英化小众化报道模式,还是讲求经营策略自觉贴近大众,既是一种业务操作问题,更是报道价值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华 《新闻传播》2012,(3):75+7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媒介观形成了特殊的受众群体,而  相似文献   

12.
申金霞 《新闻界》2012,(9):68-73
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从"保护主义"到"信息产制"的范式转变,当下活跃于自媒体平台的公民记者,其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与"挪用能力"的培养;媒介话语权的有效运用与"分布性认知能力"的培养;"模拟能力"与做一个负责任的传者的培养。其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个人化、碎片化的媒介素养习得;二是社会化、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这种传播媒介迅速地成为个人日常人生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天提供信息和意见来扩充受众对于所处的世界与社会的理解。在这个大众媒介向普通人的人生无限渗透的过程里,形成了一种具有两歧性并内在紧张的张力,一方面,大众媒介无疑在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图像一直借助不同的科技手段呈现多样的视觉形态。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由静态到动态,甚至出现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动态"图像。以"互动"为主要表征的媒介新环境对图像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既表现在技术和媒介演进对图像本身带来了冲击,引发图像本体观念的变革,也体现在图像信息传递与受众接受中形成的新模态和形塑的新文化反应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竞争的激烈,受众渴望信息的导向和生活压力的释放,形成对媒介的严重依赖症;媒介的工具属性逐渐蜕化,主体属性彰显,媒介异变成具有主体性的与受众对话的对话者.而"一种重要的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1],加强媒介一方的话语权而削弱受众一方的话语权.这就要求媒介和受众相互调适,彼此适应.受众与媒介的理想对话状态应是受众与媒介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文化对话和思想对话.此文专门就电视作观众的合格对话者的条件与可能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近年来为什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大致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与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提出媒介素养的原因基本相同,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对大众媒介“低水平的满足”;二是为了增强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传媒生态系统考察视阈下,在生态系统内部政府组织、媒介机构和社会受众三者开展"融通性、协同性、互补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模式。分析了基于传媒生态系统的物流扩张与范式建构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标导向、运行机制、模式建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为传媒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新的内容要素和渠道资源,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危机传播中的知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指的是受众享有通过大众媒介了解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法定权利.第一个提出"知情权"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肯特·库伯,1945年他率先使用了"知情权"概念,并出版了<人民的知情权>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