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月16日晴 人们都说,做人难,做一个好人更难。而我要说,做学生难,做一个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那就更难了。十五岁,是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花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富于幻想……可现实生活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十五岁,我渴望理解,我渴望父母、老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16岁,正是一个女孩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年龄,是还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华,但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有着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16岁,从16岁开始,她就在写着一个近似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9月18日,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给南京首届新父母学校的父母们进行了一场《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众多的家长带着家教方面的疑问围着徐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对此现象,一位在场的教育专家由衷的感叹: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惟独做父母的不需要。每个成年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力,但又有多少父母是懂得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语丝     
《湖北教育》2009,(7):46-46
讲台是温柔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粗暴而来?讲台是圣洁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鄙俗而来?讲台是谦谨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疏狂而来?讲台是给每一个学生的,但有多少老师却把讲台只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张开贵 《成才之路》2014,(34):104-104
正一、梦起——朦朦胧胧的小学时代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恰是对老师的真实写照。从小,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热爱老师。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名叫蔡云贵的女老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铁矿子女、二十来岁的下乡"知青"、活泼、漂亮,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上我们的音乐课。她教我们,只有短短的一年。在音乐课上,她那悦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对父母带着16岁的女儿,父母为孩子的“病”而着急,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孩子因为“病”已有两年未上学。  相似文献   

7.
老师:在我听到我的作品获得全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一等奖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啊!我首先想到的是您——我敬爱的班主任老师。老师,您知道,我是一个从小爱画画的人。因为爱画画,我有过多少欢乐、忧伤和痛苦,挨过老师许多批评及父母的无数打骂。因为我一画起兴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父母的离异使年仅16岁的小X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到了被冷落、被遗忘的痛苦,因而,情绪非常暴躁,经常有偏激行为产生,同学敬而远之,老师拿他没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突发奇想地问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你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女儿歪着头,睁着天真的大眼睛想了想,然后摇着两根调皮的小辫子说:“我最美好的回忆是在读学前班的时候,那时,鞠老师对我们管得不严,不但教我们识字,还经常教我们唱歌、跳舞、玩游戏。下午上课累了,她还会让我们趴在桌子上睡一觉。”孩子最美好的回忆竟然跟父母无关,这多少有点令人失望。可仔细想想,我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前两天,女儿刚过了8岁的生日,可女儿出生以来,我们给过她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呢?我们用了多少时间来跟孩子一起玩、一起乐呢?我们通常都是把…  相似文献   

10.
郭晓燕 《生活教育》2014,(21):48-49
正国庆几日没有随人流去旅游。独坐窗前,看满眼青葱,任微风拂过,嗅丹桂飘香,顿觉轻松无比。一颗心渐渐沉淀,内心竟如此安静。一个问题萦绕在脑海:苍茫大地间,我是谁?自我价值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逐渐有了一些思考。18岁之前,我们的生活不是由我们自己负责的,更多是由父母和老师负责。恰恰在这个不是由自己负责的年龄,在父母、老师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我们的性格、行为习惯、能力、自我价值等各项特征,其中  相似文献   

11.
校园幽默     
《华章》2004,(4)
尽孝老师教我们尽孝,说回家后要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笫二天老师要学生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学生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学生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小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12.
寄语     
正孩子是家庭的天使,带着快乐与希望降临人间。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批亲密朋友。从他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就开把他当做一个重要成员,和他一起欢笑和痛苦,重温生命成长的奇迹。当孩子长大时,他开始向我们表达他的意愿、他的喜厌。我们要把孩子当做我们的朋友,一起面对每一天。作为家长老师,要接纳他的成长,不把孩子供奉在掌心之  相似文献   

13.
理解儿童     
马韵 《教育导刊》2003,(1):53-55
琪琪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原来非常活泼、开朗、热情和懂事。在她5岁时,父母省吃俭用给她买了一台钢琴,请了钢琴老师教,由爸爸天天带着练琴。自此以后,琪琪每次练琴时都会听到爸爸的呵斥和责骂,  相似文献   

14.
小兮因父母离异,才被父亲带到城里来读书的。在班里是一个腼腆、胆小而不愿意多说话的女孩。偶尔回答老师提问,她语言里总会夹带着不合时宜的家乡土话,一句话中不知有多少个“顿号”,惹得全班同学笑得前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理解伟大的父母之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学会孝敬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活动内容]一、感受"爱":主持人: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我们感受着人间的真情;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  相似文献   

16.
微博来侃     
《初中生》2014,(3):46-47
正微话题最近,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曾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感慨:"美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今天你问了多少个问题’;而中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今天你考了多少分’"。这个场景,对我们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课堂上,我们大多当"听众",老师讲,我们听;老师问,我们不答,很少互动。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我们在台下埋头奋笔疾书,课堂气氛一片沉闷。这是因为我们确实什么都知道了,没有问题可问了吗?  相似文献   

17.
国文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个同学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社会史讨论课上,教授向我们解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老师教我们做种子粘贴画,做一幅什么好呢?我左思右想,决定做一幅“温馨之家”图,因为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95年3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它给我带来了一个永远也不能愈合的伤疤,就在那一天,我的父母离异了。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江西教育》2003,(6):31-31
一 思想品德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 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同学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20.
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光飞逝,①一晃儿,②初中三年过去了,明年的6月,我们就将带着父母深情的叮咛,带着老师殷切的期望,跨进中考的考场,去实现我我的人生梦想了,③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