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孔氏南宗文化作为衢州地域文化的主导,影响了衢籍作家的文学创作。通过对创作风格迥异的李森祥和柳营对比,论证了两位当代衢籍作家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因子。李森祥侧重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输出和承继,但又紧跟时代的发展,再构了符合时代语境的主流精神;柳营的创作以原质的吴越文化构建美学意境,但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精神状态,并以现代叙事技巧呈现了新质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3.
现代悲剧小说是新的文化精神和着被毁灭、否定的有价值人生在燃烧的时代熔炉中铸造的利剑。在新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现代悲剧小说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人生 ,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现代悲剧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显示出现代观念下的悲剧人生阐释。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中的创作教学在我国是一个较新课题,它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创作教学包括即兴创作、创作表演、短小曲调的创作等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及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创作无论从质到量都呈现出大的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如刘心武、王蒙、汪曾祺等人都尝试运用这一文体进行创作。在理论方面不仅接受了“立意新颖、情节完整、结尾惊奇”三原则,而且独有所创。微型小说创作出现系列化的新发展趋向,涌现出了《芸斋小说》、《钓人的孩子》等具有总体冲击力的系列小小说。  相似文献   

6.
诗人江总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他身居高位却不理朝政,其人其诗都颇受争议.江总擅长五言、七言诗的创作.在其现存的百余首诗中,呈现出一种侧艳与悲凉相互交织的风格.梁、陈以来动荡的形势、末世的情结在文人心中投下的阴影是形成江总诗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元灭南宋前,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各自独立发展,无甚交流。"南士北游"率先打通了这种隔断,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在大都产生了交流融合。在交流过程中,南方的诗学理念与诗文传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延祐间,袁桷、虞集等南方文士倡导雅正的诗文风格,并通过雅集唱和、奖掖后进等方式影响着诗坛的诗文创作倾向。在他们的影响下,元中期雅正诗风形成。  相似文献   

8.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新诗创作及理论研究对现代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其诗歌强烈的抒情特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情拥抱,对祖国炙热的爱国激情,通过通俗大众的诗歌语言,呈现出刚健、质朴、明朗的诗风。  相似文献   

9.
释智圆是宋初著名僧人,不仅精于散文创作,而且在学术思想上也颇有造诣。智圆儒学特色表现在追求“内圣外王”、肯定“道统”说、采用训诂与义理两种解经方式。因此,他的散文创作观推崇“文以明道”、主张文章应经世致用、强调“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受到上述散文观的影响,智圆的散文创作实践呈现出立论精当、论证严密,讲求复古、学习古人,善于议论、理盛于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乔的早期创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初步形成自己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艺术个性。这是一种由个人的性格气质和曲折经历所决定的必然选择。此后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以个旧矿山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以及抗日战场的速写,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成熟,为解放后向文学高峰的攀越作好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相似文献   

12.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相似文献   

13.
有关杜甫诗歌风格的“沉郁顿挫”论,主要是在两宋时期生成,其主要内涵,是“沉郁”之艺术境界——深沉、浑厚、壮阔,与“顿挫”之艺术表现——抑扬、跌宕、逆折,二者之兼容。有宋一代众多的诗话,对此皆结合杜诗的创作,加以论证。而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论的定型,也在此后的杜诗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侠风炽盛,成为侠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之唐代是近体诗的成熟期,因而这一特定时期的唐人咏侠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咏侠诗发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全唐诗>中收有300多首咏侠诗,从诗人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唐人咏侠诗的魅力所在,也体现了诗中文人的时代精神、独特个性以及巨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作家,他在开元初年遭贬时期所作的山水诗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为山水诗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他在艺术上能够博采众长,从诗歌形式、诗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山水诗歌向盛唐风格迈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发轫于秦汉的边塞诗,在盛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出现,“边塞诗”派得以确立,并有若干佳作名篇拱卫。因其爱国主义和英雄气概显著,故宋明清以来,代不乏人。当代军旅诗歌亦受其影响,为其它诗派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
萨都剌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一向认为元代诗歌在成就上远逊于唐诗,而且也不如宋诗,但是作为诗歌发展脉络的一段桥梁,元诗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及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元代西域诗人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诗歌内容和特点逐渐汉化,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元诗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北宋是宋代诗学由宗唐学古到宋调成型的转变期,也是宋人不断遴选诗学经典的时期。杜诗由宋初的落寞到后来被树为至高无上的诗学经典,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其中既有诗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亦有文化选择的外部因素。同时,杜诗之成为经典影响着宋诗的特质,宋人遴选诗学典范的历程,也表现为北宋诗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杜诗学与北宋诗学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郑谷,创作了大量堪称“诗史”的诗篇。他通过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将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唐末的社会现实及世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沉郁的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