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提出的著名设想,即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虽然设想本身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局限性,但其包含的真理颗粒,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仍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晚年曾根据东方民族的社会历史特点非常慎重地思考过如何由“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在马克思较详尽地研究了俄国的状况后,明确提出了一个理论构想,即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他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俄国村社问题。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通过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俄国村社发展前途两种可能性的预测性设想,指出,如果有成功的俄国革命的引导和利用与它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俄国村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落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厕有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 ,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落后国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根本条件。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但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却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邓小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如何运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继续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途径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所讲的“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含义 ,不是笼统地指资本主义制度 ,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灾难。“可以”是指可能 ,不是现实 ,而又绝不是不可能。从当时的外部条件和公社自身看 ,俄国都有“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同时 ,马克思也看到了公社所面临的矛盾。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要因各国具体历史环境的不同而不同。马克思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但不能做简单的对照。中国未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 ,并没有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不是任何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本意中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只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某些阶段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无论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还是有关“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相关文献,马克思均没有提出“跨越”的思想,只是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有益的思考和酝酿。“跨越”是指俄国在落后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不经过”是指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通过其他的社会发展道路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引用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期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地带。达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词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最大的悔辱。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曾使生产力得到神奇的发展,但现在它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它的历史今后只是对抗、危机、冲突和灾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页)。马克思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俄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同上,第436、437,451页)。因此,“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由共产主义所有制取而代  相似文献   

9.
认为“卡夫丁峡谷”是喻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实施“不通过”行为的主体是俄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不通过”的方式是“绕过”而不是“跨越”,“不通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不同意张明军《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一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既指资本主义制度,也指它必然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灾难,不能将其割裂开来理解。综观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他相关文献.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必经之路,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在此同题上不能重犯考茨基等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多处谈到中国现代化问题,细细研读后感触颇深。可能受教材篇幅结构所限,这一问题未能进一步展开。本人想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取得胜利,但同时也不排除不发达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同样走上社会主义。他们认为,只有当落后国家“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名设想,挖掘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肯定成果”不能超越、多国共同胜利论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应遵循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曾提出过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二是指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阶段,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从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四个稿本可以看出,尽管他在初稿和第三稿中提出了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但均是草稿,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稿作为正式的复信,表明马克思自己也认为对该问题的考虑并不成熟。马克思确实对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作过一定的酝酿,但最后没有提出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容是指,社会主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影响和支持下,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到达社会主义。对于现实中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定的前提都不存在,用这一思想来解释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间的差异问题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第一次突破了历史形态发展顺序,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和享受资本主义一切积极成果的大胆设想。这个理论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和内在的联系。学习重温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着深刻的启迪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燕尾服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认为"卡夫丁峡谷"是喻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实施"不通过"行为的主体是俄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不通过"的方式是"绕过"而不是"跨越","不通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