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对学生数学能力促进作用的教学模式。下面的教学片段是我为实验老师备的一节主体性教学的课.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出色地发挥,较成功地上了一节主体性教学的研究课。现在我把教学片段写出来让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平日教学中,操控对话是一个难题。近日,笔者观摩了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鹭》,顿觉眼前一亮。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对话的真义。  相似文献   

3.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史建筑老师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青年语文教师。在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心田等专家的培养和指导下,史老师先后四次获得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或特等奖。他为山东省和全国语文教学观摩课和研讨会执教公开课50余节,并且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师新星”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我先后听史老师执教的观摩课、示范课多达五六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史老师的课自然流畅,开合有致,既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展示了语文课程和教师自身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吉星 《宣武教育》2005,(11):18-19
本次校本教研展示活动,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触和理解校本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对活动主题制定的准确;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清晰;主持时的巧妙引领与提升及时;教师们积极参与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明显提升无不让我汗颜。我认为校本教研是一个贯穿了学习、研究、应用,再学习研究应用的循环开放过程,包括“学前内容开放”、“学时研究开放”和“学后应用延伸”三个阶段。“学前内容开放”是在每次学习研讨之前,收集教师普遍关心和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资源),在确定研讨专题后,先查找相关材料,学习讨论,分析原因,拿出一个基本的应对策略或思路,然后提前一定时间控制一定内容告诉老师,让每个老师都能够有一个思考和学习准备的时间和过程,以便发言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虽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可言,但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定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好模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及教师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一位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他的教育,一定要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不仅是学问知识的传声筒,更要以其人格魅力、精神风貌来教导孩子、影响孩子。那些能得到孩子的拥护,跟孩子“亲热”的教师,教起学来会觉得特轻松,孩子们好像特别能理解老师的语言或意思。相反,在孩子中不受欢迎的教师,往往也难以让孩子们真心地领悟到教者的“意图”,“教”与“学”会产生脱节。正因如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至关重要。而要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首要的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时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只要学生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他们会对老师的教学更加肯定,而对老师的人品更尊重,更容易亲近老师,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教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下面简要谈谈快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或有不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艳 《云南教育》2001,(11):14-15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怎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乐学”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上下功夫。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学生“乐学”有几点切身的体会。一、情感技艺,即热爱的技艺首先,教师要“乐教”。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来对待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容,并用这种热情来感染学生。作者对描写的事物充满激情才能淋漓尽致地描写,同样,教师对所教内容充满激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如…  相似文献   

9.
只要有了爱,世界就不会孤独。爱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爱是开启教师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爱是教师成功的一块基石;爱是教师迷惘时的一个指挥棒。今年我接任了初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我知道,让学生接受一个新老师无异于让孩子接受一个新妈妈。其次,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来排斥我,一切都认为前任老师做得对。他们常说:“以前怎样怎样。”为此,我就没有提自己的教学要求。一切仍按前任老师的做,唯一的改变是作业量减少一半;而且也不批评他们,尽量按他们的意愿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作文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专家杨献荣老师的“一滴墨水”、徐善俊老师的“古诗文改写”、朱煜老师的“有趣的玩具”等,几节观摩课让我很受启发。这些名家的作文课之所以上的那么精彩,除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总结出一条有效的作文教改之路——动手实践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必说”的愉悦。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眼中有材料,心中有感悟时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只有围绕现成材料指导写作方法,才能有扎实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克服老师们课堂作假,做秀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王玉省 《河北教育》2006,(10):34-35
欣赏特级教师的课常常让人感觉如沐甘霖: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差距在哪呢?陈建先老师曾经说过:“于无声处昕惊雷,于细节处见功夫!”我想我们与特级教师的差距主要在于那些体现着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的细节上。往往是细节上的行为差异让我们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区别开来。先撷取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师们的细节艺术。  相似文献   

13.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学院的附小,我们每学期都要接待数批“准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照例要开座谈会,实习教师畅谈感受,在职教师为他们答疑解惑。以往,作为“老教师”的我,应答实习教师的问题可谓驾轻就熟。可本学期,“天真”的实习教师经过对比后提出的三个“为什么”,一时竞让我难以回答。事后反思,感受良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董亚春 《考试周刊》2009,(28):181-181
《中国教育报》教学擂台栏目上几位校长和教师的几篇讨论“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孰优孰劣”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几位身居教学一线的领导和教师提出的观点、阐述的思想,让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回顾这些年我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的采用.多次听一些同行们讲课时所见到的教学手段的采用.我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光良 《山东教育》2006,(12):32-32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激活教学内容,努力创意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驾驭于学生的思维之上,真正实现教师在课世上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电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界。刘国止先生曾樱文指出:“语义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语文课堂上教师科学地和艺术性地引领显得尤其首要。曾读过朱则光老师的一篇课例——《〈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从朱老师的这篇课例中我读出了怎样引领学生走进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以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关怀,让人阳光普照政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邓卫华 《辽宁教育》2005,(7):122-122
在美术兴趣班的教学中,我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的,学生们都临摹得绘声绘色,一旦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便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更谈不上什么新鲜佳作了。细细分析,这种现象缘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获取和积累绘画素材的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更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我想到了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想到了语文老师通过让学生写日记来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了下笔如有神的经验。美术不是也可以汶样让学生获得绘画素材吗?我开始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