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我一直认为研究杂志就好像研究人一样.我这样说,还并不是仅仅因为杂志的对象是人,而是主张办杂志者要把杂志当成一个审美的"活色生香"的人来看待:封面是杂志的面孔,标题是杂志的穴位,插图是杂志的眼睛,栏目是杂志的身段,文字是杂志的经脉……此外,杂志的叙述形态也应该是有魅力的,或者说是有风格、有个性的.  相似文献   

2.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  相似文献   

3.
办杂志难,办专业杂志更难,办受欢迎的专业业务杂志尤其难。满足读者的不同要求,这是我们绞尽脑汁也要办到的事。读者说。"我们要知道稿子好在哪,差在哪。"我们开办了"佳作赏析"和"新闻诊所"。读者又说,"怎样让一般的稿子变成好稿,希望看到专家的点评。"  相似文献   

4.
1929年,开明书店出版的《一般》杂志停刊,作为开明负责人之一的夏丐尊曾感慨地说:“起初是人办杂志,后来是杂志办人。”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一个期刊的规律,因而多年来一直为期刊界所称道。开明的《一般》是1926年创办的,其办刊宗旨是“以一般的人,说一般的话,给一般人看”,它对稿件要求很高,说是“一般话”,实际要求杂文文体,注重趣味。初时很有生气,但终因基本撰稿人不多,自投稿又少,越办越吃力,而读者也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所以最后只得停刊。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书店普遍都有杂志专柜.在那些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封面设计精巧且吸引人眼球的女性杂志.让人感到不同的是和女性杂志在一起的用塑料薄膜包装的"附录".即使是"附录",也不亚于"本刊增刊".这些"附录"的内容都是化妆品、皮鞋、帽子、袜子、文具、厨房用品等各种各样的商品介绍.有些时候, "附录"的价格比"本刊"的价格还要高.  相似文献   

6.
正办杂志在台湾向来被称为"烧钱的行业",除非是大集团旗下的刊物,有雄厚财力、广大读者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否则大多只能惨淡经营。但是今年4月起,台湾接连有多本"小"杂志创刊,他们不砸大钱、不强调大众与多元;他们追求个性化的分众市场,不谈国家大事而聊生活小事;他们说,这是一场"小杂志的逆袭"。  相似文献   

7.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如今人人说杂志难做,却仍有前仆后继的"烈士"投身于期刊江湖,每月都有涉及不同领域的各类刊物改刊停刊,但同样有五花八门的新刊面世.表面看来,期刊市场新陈代谢一切正常,实际上,在"烈士"们死而复生、生又赴死的轮回中,更多的目光都投向了内容制作、营销推广等方面,却往往忽视了一个致命的前提--读者定位.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馆办"小杂志"有三大作用:收集整理文献,推介馆藏资源,传承地方人文;报道业务动态,提供服务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反映用户需求,沟通读者与图书馆,促进馆际交流。其发展也面临着三大问题:馆方对馆办"小杂志"的理性重视不够;馆办"小杂志"缺乏特色元素;馆办"小杂志"获取渠道单一,与读者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10.
1933年创刊的《文学》杂志,是三十年代上海大型文学刊物中寿命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个刊物。在筹备《文学》期间,茅盾作为发起人,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怎样通过杂志给青年写作者以具体的指导。杂志创办以后,这位曾以主编《小说月报》而驰骋文坛的编辑家也有了新的感触:“事实上,开始‘人办杂志’的时候,各种计划、建议都很美妙,等到真正办起来了,就变成‘杂志办人’,那时哪容得你再实行这种‘方巾气’的‘好为人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东方杂志》创办于1904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它紧跟时代脉搏,忠实地记录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出版家陈原主持商务印书馆后,一直设想恢复《东方杂志》,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他提出的复刊思路——恢复张元济的办刊传统,即蔡元培兼收并蓄办"北大"的传统,在杂志中贯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都体现了他对创办综合性杂志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很痛恨假新闻,但是什么是假新闻呢?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才是假新闻.这类假新闻往往比较吸引人,尤其是被戳穿以后,会有较大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 报纸是人办的,文章是人写的,于是有说法叫"报类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说我们办报写文,其实就和平时的说话做事一样,大家听多了你说的话,见多了你做的事,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人在梦中     
大约每个人都要做梦.虽说中国古时候有"至人无梦"之语,但说这话的庄子很有可能是随意一说,不能当真的.至少庄子本人是做梦的,有"庄周梦蝶"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传授方法的重要性.看了《医务工作者如何撰文立著》(中医古籍出版社)一书,自然联想起这句话来.作为《河南中医》杂志的资深编辑,作者魏群长期致力于"替人作嫁衣裳"的工作,有不小一批人都曾在她那里受过益.  相似文献   

16.
短信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广州作家千夫长和北京写手戴鹏飞各推出一部4000多字的小说,两人都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全国首部短信小说".国人对争第一向来是上瘾的,因为"为首"和"为副",其影响、地位和命运,往往有天壤之别.韩非子虽然提出过"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但那是说给竞争对手们听的.用在自己身上,其实谁都想"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才冒出来一南一北两个"首部",一对"第一".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杂志与读者的主要沟通方式,语言运用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杂志的成败。语言运用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一是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二是有话好好说。三是话里有"化"。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地方党校都办有自己的刊物,因为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的需要,这些刊物都与全国同级同类杂志进行赠阅和交换,回赠及交换回来的主要是各地方党校校刊、各地方社联刊物和各地方师专办的学报.这些交换资料通常被各地党校放入档案室保管.  相似文献   

19.
按照《寡人有疾》作者苗炜的路数,不管评论什么,先要来段故事.那就讲个真实的故事,先前我在微博上也提过.当年《译文》杂志因故停办的时候,时任执行副主编的我接到一位读者从北京打来的长途,一开口就说:"这么好的杂志办不下去是因为没钱吗,缺多少我们攒份子成不?"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潘铉:近日收到贵刊第六期,发觉杂志越办越好,诚如一则"回音"中说的"集近代、现代当代人物于一册,大家掌故亲历感触于一炉。"足见编者的创意和思路。祝杂志越办越好。吴敦远、黄建萍:订阅《档案春秋》好多年了,很是喜欢!尤其是最新一期的"我的三个好妈妈"一文,妈妈们的优雅、慈祥,母仪风范跃然纸上,太可敬了。在心中向三位妈妈致敬!也爱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