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告是一种传播工具,是将某一商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送给消费者;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好的产品必须借助于广告宣传,只有通过适当的广告宣传活动,将产品打出去,将自己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从而使企业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广告创意的重要性在于广告所能阐述传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广告与图书馆间的关系,说明其对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通过阐述广告的价值与信息研究来说明在当代社会,图书馆利用广告发展自己的可行性,最后就图书馆广告宣传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广告的语言风格,内容及形式,借助语言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目标读者。跨文化的广告传播需要通过翻译达到广告宣传效益,为达到翻译目的,创作者与译者会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发展要求。本文将以广告为材料着重探讨语用学中适应论在广告创作与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简论广告宣传的心理学基础董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广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厂商们都已充分地认识到广告宣传的社会价值,因而,他们把大量的费用投入到了这个无形的战场。而广告效果如何是广告策划人员和企业所关心的,同时广告又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5.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的产品要想扩大销售量,没有广告宣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广告活动中.精彩的创意,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创意的广告,即使有巨额广告费的支持,也收效甚微。所以说,创意是广告的生命和灵魂。对广告创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广告人和广告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广告学与创造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造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广告创意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广告创意的实质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销售主张或创造一种新颖的诉求方式,或独到的享用产品的生活氛围等等。这种…  相似文献   

6.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创意不仅决定了广告宣传活动的品位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吸引力,而且间接影响企业形象的塑造。广告及其作用情感主要是抓住能打动消费者情感方面的内容,去感染、召唤与说服消费者,进而达到诱导购买的目的。现代广告设计中要运用情感来诱发消费者的感情,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晓凤 《今日科苑》2009,(14):212-212
"山寨明星"代言是在山寨文化的盛行下,催生出的广告宣传现象,从广告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广告道德建设的缺失和不完善,广告道德的高低是衡量广告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创意不仅决定了广告宣传活动的品位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吸引力,而且间接影响企业形象的塑造,广告及其作用情感主要是抓住能打动消费者情感方面的内容,去感染、召唤与说服消费者,进而达到诱导购买的目的。现代广告设计中要运用情感来诱发消费者的感情,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广告与记忆     
本文分析了广告受众的记忆特点,并针对其提出了能够增强广告受众记忆的广告策略,强调广告设计应注重运用一定的技巧来增强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使之更有效地影响受众,进而达到各类广告宣传与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8):88-92
研究了垄断型销售商面对策略消费者时的最优广告和定价问题。建立了销售商和消费者的动态博弈模型,首先分析了销售商不做广告时的最优策略,接着分别分析了销售商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广告宣传时的最优广告和定价策略,最后对三种模式下销售商的价格、广告、需求及总利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销售商进行广告宣传能够提高其利润水平,销售商的最优广告策略依赖于消费者的折扣系数和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系数,不同情况下销售商应当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销售商的广告策略并不能提高两阶段总需求,但能提高第一阶段的需求,使销售商的销售进一步集中于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由技术创新、广告强度和市场力量三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模型,以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2006年数据为样本,从产业层面对市场力量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而创新能力的增强能够加剧行业竞争程度;广告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广告支出多的企业倾向于开发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则会带动广告投入以显示产品差异性;产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国有企业更缺乏技术创新动力.且行业规模越大创新活动越频繁.根据市场力量方程的参数估计,我国多数工业行业仍处于"贝恩标准"下的低集中型寡占市场,行业资源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配置.与单方程回归结果的对比显示,联立方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避免实证结论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谭建  王先甲 《软科学》2014,(3):110-113,118
通过微分方程建立广告媒介下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扩散动态模型,并运用向量场与相轨线图,分析了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具有替代性时它们之间竞争情形下的市场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替代性的两类产品,在广告的作用下要么共存于市场,要么只有其中一类产品存在于市场,而这取决于双方的广告竞争力。同时也解释了在替代性产品市场竞争中,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往往采用模仿策略,在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则采取差异最大化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铁波  陈雄  尹勇刚 《软科学》2006,20(6):44-46,51
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析成熟市场条件下双寡头企业之间的广告投资决策。考虑企业通过广告投资活动对消费者的偏好产生作用,不同企业的广告具有对产品价格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双寡头同时确定广告投资的决策条件下,当广告影响因子与广告壁垒存在一定的关系下企业加大广告投资才是理性的,同时分析了效率因子及投入壁垒对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广告的世界,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色彩是一件广告作品精彩、出色的主要力量,既能体现产品的特色、品质,又能美化装饰广告画面,使广告富有美感,合理的运用色彩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作为电视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苏敬勤  张琳琳 《科研管理》2015,36(10):44-50
通过归纳和扎根分析,本文验证了一个复杂技术子类别——复杂消费产品的存在,并对其概念、特征和情境表现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根据产品类别、生产类型和技术复杂性等三个维度可以识别出复杂消费产品;与复杂产品系统和大规模生产产品不同,复杂消费产品具有零部件界面复杂等产品特征、大批量生产等生产特征、技术含量高等技术特征、市场驱动等创新特征、国际化水平高等竞争与合作特征、交易数量多等市场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复杂消费产品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情境,包括缺乏核心关键件技术等技术特征,缺乏科技进步驱动创新、柔性化创新等创新特征、受到中度规制的市场向一般市场机制演化、政府从中度调控向低度调控演化等市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建强  仲伟俊  梅姝娥 《软科学》2013,27(1):132-136
在市场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推测出产品的真实价值。受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集中式决策模式下,较高的广告费用反而为供应链带来更多的利润;分散式决策模式下,合作广告策略同时损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并且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广告补贴比例越高,各企业利润反而越低。本文的模型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解释了现实中有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广告合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共享单车企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阻碍其共享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新型共享单车企业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将车辆投放成本转为营销成本,解决了市场投放成本高的第一大难题;而闲时周转率低这第二大难题也通过以用户为中心再造共享交易的全流程得以破解。然而,缺乏核心技术、市场准入门槛低是新型共享单车企业所面临的新难题。媒体化转型不仅能有效应对这些新难题,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可为共享单车企业带来两种盈利模式:一种是将单车分时租赁业务作为基础性盈利模式,通过媒体化经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骑行策划,以此提高单车的周转率及品牌忠诚度;另一种是将广告业务作为主要盈利模式,以此拓展媒体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8.
姚珣  张明善  唐小我 《软科学》2011,25(4):50-55
针对手机市场中出现的间接广告现象,研究了多产品销售条件下,供应链新产品成本估算以及协调问题。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多产品的批发价与订货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的博弈均衡。研究结论显示分散决策下零售商的订货量明显低于集中决策下的订货量,同时研究表明通过使用线性价格折扣共享契约(price-discount sharing)可以协调该供应链,并能任意地划分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孙琳 《科教文汇》2011,(21):205-206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广告形式,它以相对低廉的广告制作费用在互联网上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创意化的手段展现给受众,并刺激他们主动、迅速、有效地将广告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从而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从早期的"推动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式","毒性"变得更强,"参与性"变得更高。  相似文献   

20.
Consumers evaluate products through online reviews, in addition to sharing their product experiences. Online reviews affect product marketing, and companies use online reviews to investigate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products. However, when analyzing a review, 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specific contexts are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meaningful information is not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a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reviews in the context of comparing two competing products. In addition, by analyzing the discriminative attributes of competing products, we were able to derive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than an overall product analysis. Analyzing the discriminative attributes in the context of comparing competing products provides clarity on analyz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provides realistic information that can help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activities. Considering this purpose, this study collected a review of the BB Cream product line in the cosmetics field. The analysis was sequentially carried out in three stages. First, we extracted words that represent discriminative attributes by analyzing the percentage difference of words. Second, different attribute word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used in the review by using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inally, the polarity of discriminative attribute words was analyzed using Labeled-LDA. This analys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market research method as it can extract more information than a traditional survey or interview method, and can save cost and time through the automation of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