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是兼具实用性与精神性的艺术,宗教建筑的精神性功能更加突出。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建筑中蕴含了大量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文章主要从道教建筑的材料选择、整体色彩、装饰艺术以及建筑整体形制等方面特点入手,在介绍道教建筑特点的同时,依托成都青羊宫这一道教建筑实物典例,揭示道教建筑所表现的道教思想追求以及所蕴含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唐乾陵陪葬墓室的壁画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宫廷画师们在继承了汉魏以来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吸收了民间和外来艺术中的营养 ,使壁画艺术达到了唐时的空前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3.
武山水帘洞石窟壁画艺术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丰富多彩的壁画遗存体现了我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其绘塑结合的艺术形式极具可资借鉴的艺术价值。对于它的研究,可从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等石窟壁画艺术进行的比照性研究入手,结合水帘洞石窟壁画艺术所处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以及当地的民情风俗进行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叶法善是我国唐代著名道教法师和杰出的道教音乐代表,其宫廷道教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本文通过对叶法善及其道教音乐在唐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宫廷道教音乐遗音《月宫调》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宫廷道教音乐的鉴别认识,对民间流传的一些道教音乐遗音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远不止《月宫调》一首,《观眇》《开场曲》《论德》等多支曲调与宫廷道教音乐风格类似,可能也是其宫廷道教音乐的遗音。  相似文献   

5.
敦煌壁画形式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壁画在空间结构上与建筑、雕塑的紧密结合,在平面形式结构上随石窟总体艺术布局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敦煌壁画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审美等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徽州壁画是徽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徽州文化艺术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徽州壁画的历史成因与历史价值,并从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与内容寓意三方面探讨了徽州壁画创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具有一般石窟壁画图案在功能、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并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案内容、技术特点与艺术魅力。在图案内容上,多为植物纹样,鲜有很多石窟中常见的祥禽瑞兽,原因一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现存壁画大多是南北朝隋唐以后的作品.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流行.是美术史上的一大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纹样由动物纹样占主体发展为植物纹样占主体的历史性转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少有中国本土宗教或神话题材的绘画.因而缺少民族化的祥瑞图案。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在技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摩崖壁画与浅浮塑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野兽派绘画是二十世纪艺术的首次变革。它为一系列的艺术变革开创了先例,而它的代表人物马蒂斯则成为现代画派的桥梁,他一生创造了大量杰出作品,其中包括油画、壁画、雕塑、插图、剪纸等。他集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优点于一身,融汇贯通梵高、高更、塞尚的精髓,在形体上吸收了印象派反对再现的绘画理论;在色彩上突破了写实主义的灰暗画面,获得了自印象派以来全新的明快色彩光辉。基于客观与内心的需要,他发展了东方绘画的平面观念及装饰因素,放弃了焦点透视,追求艺术"表现"的感受。他的绘画,不但表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生命,同时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认识、心灵和个性。马蒂斯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建筑与绘画的相互适应,达到建筑的实用性与绘画的感染力的和谐统一.壁画既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功能.是构成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设计除了研究壁画自身元素之外,更多的是应当探索人与壁画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和人的接受状况,使公众真正接受与喜欢壁画,使壁画真正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道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道教名山宫观众多,道教文化艺术体系完整,具有开发道教专项旅游的条件和基础。本文中对河南省道教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原仙山,老子故里",为河南省道教文化旅游策划了六个核心旅游产品和两类线路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论乾陵文化     
乾陵文化包括乾陵的建筑、17座陪葬墓、乾陵石刻艺术、唐墓壁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典范之一、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各民族友好关系的生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文化中的"乐生、重生";"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神形兼修"等思想浸润着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体育,为多视角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部分。道教宫观是道教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内涵丰富神秘,表现形式多姿多彩。武汉市长春观是众多道观的代表之一。研究长春现道教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发挥长春观道教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在甘肃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坡地上。为中国西陲艺术文物的大宝藏,也是边陲民族文化的前驿。北魏时统一北方后,敦煌更加发达。这个地方,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自古以来,人口稀疏,但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阳光大道的口子上,汉唐时,凡进出西域,必以敦煌为发足地。它既是边防重镇,又是文化交流与佛教繁荣兴盛的重要地。敦煌石窟分布在瓜沙二州的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国三处,而以莫高窟规模最大,壁画的内容也最丰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窟之一,它虽然是佛教的产物,但窟内丰富精致的壁画和彩塑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文化的遗产,莫高窟艺术还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佛教的艺术而获得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南阳汉画像石与古埃及浮雕壁画表现题材丰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其中动物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手法独特具有个性。通过对动物肖形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者存在异同的根本原因。并阐述动物形象对现代艺术创作和中国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7.
临摹复制古代壁画的方法和步骤应是:一是对原壁画进行拓稿拷贝;二是进行描稿和敷彩;三是进行最后的制作。同时在临摹复制中要注意了解原壁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好原壁画内容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使最后制做出来的作品,不仅“神”“形”兼备,还可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汉代壁画中的车马图像是秦汉壁画历史的结晶,是墓主生活经历的再现,更是汉代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它们既能折射出秦汉时期车马壁画的考古学意义及特有的美学价值,又能反映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依托和线索。作为重要文化遗产,汉代车马图像的考古发掘、研究,对研究汉代艺术、秦汉历史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茅山风景区2007—2014年深度观光旅游、餐饮与养生休闲、中医药健康旅游、道教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道教工艺品制作等产业的旅游经济收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特色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以道文化体验为核心推动道教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道教、旅游、文化相互之间的联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道教内丹术与中国传统气功的渊源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气功是在道教内丹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成,随着道教内丹术在社会上的广为传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气功各种分支的源头,对传统气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