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课程评价是双语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从生态课程教学观出发,探讨了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交互性、多元化和过程性特征,并认为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既是双语教育和谐动态发展的必要选择,又与其具有一定契合性。在把握双语课程生态评价要求和原则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模式多元化和形式多元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化双语课程多元化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承担澳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移民教育的任务,在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澳建设起来了经验成熟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模式。本文探讨了该模式的课程开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类别、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课程经费管理和课程评估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课程设置承载着一个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那么课程教学则承载着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的重责。大学教学与大学的功能以及社会诸因素紧密联系,理应从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生态视角研究教学问题。为此,运用生态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对哈佛大学TIE硕士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哈佛大学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翔实且关注社会需求;教学过程体现‘转识成智’;教学评价形式灵活、评价主体多元"等特征,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要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通识教育。把生态学教育纳入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使高校全体本科生接受生态科学和生态文化教育,可以整体提升我国未来社会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生态意识。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中设置生态学课程的必要性,设计了不同学科通识教育中的生态学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提出无论是以生态学学科教育为主,还是以生态文化教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其目标都要使学生在掌握或了解生态学原理的同时,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5.
冉伶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96-98,113
新西兰的护理教育在其护理教育理念及临床护理教育模式下,已经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国情的护理教育体系。通过对新西兰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以及执业护理考试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其良好的护理教育环境下,具有全新的教育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评估措施,且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相关,很好地体现了护理特色,满足了临床护理需求。新西兰护理教育模式为我国的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31-13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助于系统化、专门化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厘清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内涵,分析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探讨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意义,探究在我国中小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大规模的学生调查是制定改革方案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从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改革中应确立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开设实际应用性强的英语听说方面的课程,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授课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增加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存在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栖特质。两者长期处于不协调的矛盾状态。近年来综合性大学突进发展的背景使这一矛盾更为尖锐。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全程贯通,以大学与中小学校师生主体协同合作方式构建实践性课程结构体系.可以作为适应教师教育改革需要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美国UIC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表现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模块划分体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要求、课程设置趋向给予学生越来越多的课程选择自由、实践教学注重个体能力的建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此为鉴,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打破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化建构,实现教师教育的特色化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硕士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的工程型人才。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社会对课程设置的新需求、学生工作与学习的冲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问题常备受关注。本文从质量评估的依据,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方式等方面,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分析整合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揭示整合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整合系统将遵循着这些规律,在不断的失调平衡中前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生态学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精品课程群和优质教材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为两翼,以团队组织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多维驱动为保障“一核两翼多维驱动”的生态学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有效地促进教学团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生态课程的观点和原则来探讨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模式。介绍生态课程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意义,从生态课程观的角度来设计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模式,并对生态课程的学校教育模式的结构、教学环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说明,并讨论生态课程在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教学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与机理的。用教育生态学来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花盆效应及教育生态位原理”探讨了如何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专业特色建设”以构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barriers to ecology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n high schools within a new perspectiv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new insight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ould be obtained when we examine the barriers from the following viewpoints: a) educational concern among ecologists, b) ecological concern among educators and philosophers, c) the nature of ecology and how to approach it among curriculum developers and teachers, d) anthrop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in ecological education, e) teaching evolu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f) holistic views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g)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necessary for an adequate ecological education, h) the place of ecology in school curriculum, and i) preparation for ac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 Finally, the study provides 10 important steps that could help improve the status of ecology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 These steps fall under levels: a)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 the level of educators, educational philosophers, and ecologists, d) the level of ecology teacher education, and e) the level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生态化视角分析随班就读教育模式存在的因教育对象显性差异增大而导致的"失衡"问题。在随班就读模式中构建由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而成的教育生态环境,以随班就读学生个体为中心,动态、微观地分析教与学内在的需求,协调随班就读实践中教与学之间的平衡性及和谐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分析。为了更有效地教学,应强化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效应,重视对各个教学因子的生态分化,协调课堂教学,从教育的生态链中反思教学,促进教学系统的生态和谐与平衡,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建筑类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全面分析了影响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比如有以苏联教育模式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也有按照美国的教学理论来设计,或者有些学者和教师侧重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应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和人格目标几方面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显现了停顿的迹象,逐渐地步入了沉寂的"高原期"。该文引入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高原期"现象,以期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朝着持续、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