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刑"思想萌芽于尧舜时期,在西周时得到发展,于唐代达到鼎盛,此后各朝皆有所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父系社会宗法血缘关系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是"慎刑"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催生因素。"慎刑"思想体现了良法善治,研究"慎刑"思想做到"古为今用"将会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晓婷 《职业圈》2007,(2):94-96
刑事和解制度,是通过第三方调停,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的机制。它有惩罚犯罪分子、补偿被害人、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在外国已有实践。我国公诉环节已经出现了类似刑事和解的做法,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制度并没有确立。随着社会危害较轻的刑事案件发案率的增加,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是今后的一大趋势,将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化、规范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制度对我国在实现依法治国、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与我国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其经历了一个从空白到建立,再到相对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的复议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让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暴露了诸多问题,制约了其在推动依法行政、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应发挥作用,也没有展现本身应该具备的高效、灵活、便捷的独特优势。新时期,既要保证复议裁决本身所追求的公平公正,又要切实寻求一种制度平衡,以确保行政复议优势的切实发挥。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正法律问题、法治建设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法治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巨大体现。法治报道吸引着各家媒体,对内报道十分丰富,对外报道也不能缺席。大量日常法治报道是一座发现中国法治进步好故事的富矿。外宣媒体有责任去发现这座富矿中外国人听得懂、愿意听、能信服的好故事,更好地帮助世界各国读者了解真实的、丰满的中国,水滴石穿,在国际舆论场逐渐增强我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确立刑事被害人在案件中的合适地位并赋予其充分的合法权益是改善刑事被害人不利现状的必要方法。被害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关注,完善被害人法律保护机制能够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司法改革,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司法制度,而本土性是中华法律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离开司法制度的现实条件和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谈论司法制度建设与完善是虚妄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强行割裂。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制度建设时,有必要将司法改革置于理想与现实、理性与传统这一矛盾中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9.
邵慧峰 《文化学刊》2014,(5):130-135
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的法律化进程表明,大学为适应社会系统的要求而变革资源分配方式或者激励模式的一系列作为,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最早发端于"威斯康星理念",经过联邦和各州立法的推动,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曲折和迷茫,但最终仍然对美国科技成果法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拜杜法案》的出台堪称标志。考察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从"威斯康星理念"到《拜杜法案》的法律化进程,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对当今中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保障当代中国法治价值的实现,需要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继承其中有利于现代法治发展的内容,避免法治建设误入歧途,使人们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发展本土法治文化提供植根的土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及和谐发展。吸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人伦道德、反腐倡廉、和谐安定等有益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平等"这一形而上的概念,在法学中指人在自然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的等价,其本身就是联合国公认的"法治"概念的核心构成要素。然而,作者认为,基于自然禀赋,平等是对"自然正义"的曲解,并且在社会谱系中"平等"的滥用不仅使政府权能弱化,同样会造成法律更迭频繁,法治无以为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实习生聘用和实习过程中的法律问题频繁出现,为更好地解决实习生聘用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依法保障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对实习生聘用合同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不断提高实习生聘用合同法律制度的透明性与合理性,保障实习生的权益与利益。促进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实习生聘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包建华  李瑾 《文化学刊》2014,(5):123-129
诉讼法律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中西方诉讼法律文化各具特色。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快速多变、新现象新问题丛生的时代,社会利益纠纷的多元化决定了民事诉讼逐渐迈过了保护私益的界限,开始与公共利益建立联系,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引进和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实践中也受到冲击,需要反思以获得启示,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在理论法学界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在阐释法律文化功能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和自身三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国外优秀的法律文化理念的移植以及现有法律文化的创新等问题,论述了中国法律文化演进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文化繁荣发展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我国法治文化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全面开展,这四个方面文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能顾此失彼。建设法治文化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和管理,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促进我国的法治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 ,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寅恪先生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① 宋学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也是一个颇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宋学的研究 ,也被认为是宋史研究最大的难题。“其困难在于即使作一个案研究 ,也需要很广的知识面 ,从纵的方面需要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佛经道藏等广博知识 ,从横的方面需要有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广博…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法治认同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对良法的赞同和拥护、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构成了公民法治认同的内涵,而推动公民法治认同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建设。公民法治认同的实现有其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利益导向、价值导向、能力导向。当前,我国需要围绕法治认同的内在机理强化公民的法治认同,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树立法治的威信,激发公民的情感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广泛的价值认同;积极引导公民参与法律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多种解决途径的作用下,如何切实达到理想的效果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刑事上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给为解决民事执行问题提供了思路,利用民刑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切实执行的目的。目前在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两种解决路径的衔接问题上,立法对此的着墨较少,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操作困难。从民刑两种解决路径的价值角度出发,对二者的选择与衔接问题进行分析。放眼国外,民刑手段结合的衔接程序如裁定调查开示程序、检察官情报收集制度等对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的衔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亲属拒证是出于对亲情伦理的需求和人性的保护,是法律对人权保护的需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免于出庭作证"的规定,也可以说是亲属拒证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初步建立,但与我国古代"亲亲相隐"的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应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加完善我国的亲属拒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必然会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同时,该改革对公安刑事执法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专门培养公安执法人员的公安院校也必将产生影响。为适应新形势下司法改革的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公安院校研究团队、加强刑事诉讼法学等刑事法学科方面的建设,并与公、检、法加强联系、搭建共识平台,以适应改革的发展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