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发展,电气技术出现了融合性的发展。将电气技术与这些技术的结合,如电气技术与建筑技术、电气技术与紫外线技术、电气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等,为电气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方向。电气技术需要提高到新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这些相关技术对电气技术带来的冲击,使电气技术能适应广泛的多需求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技术不确定性根源于人的主观因素,它具体表现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生产过程以及技术趋势中;技术价值观作为规约技术不确定性的内在推动力,能够规约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价值观从技术价值目标、技术价值评估、技术价值选择三方面规约技术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锅炉水处理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除氧技术,锅内加药技术,停用保养技术等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移发生的两个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转移是现代社会出现的特殊现象,技术进步和技术需求是技术转移的两个基本条件,两者的交互作用成为技术转移存在、发生和发展的前提,认识技术进步和技术需求对技术转移的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技术转移规律,制定技术战略,参与技术转移运动.  相似文献   

5.
参照当代技术哲学关于技术体系的主客观因素及工作界面的划分,从技术周期角度,分析技术人性化、技术生态化与技术科学化的伦理审查要求,以便提升技术价值,规避技术风险,促进技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差距对煤炭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部能源富集地省区为例,探讨技术差距对煤炭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与FDI技术溢出迥异,技术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技术溢出,技术差距较大组得了更高的技术效率.而技术差距较小的样本容易获得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进步,较大组的技术效率贡献大于较小组带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主要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展开,技术物成了他思考消费社会技术问题和技术的出发点。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鲍德里亚探讨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物与人、技术物与灾难等方面的关系,表达了其对消费社会中技术物的批判性思考,反映了其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生态的技术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荐其  刘娜  陈雷 《科学学研究》2011,29(6):819-824
 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孤立的,不同技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得技术演化与技术生态密不可分。在技术生态视野下,技术的自组织演化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必定会受到技术生境的影响。在研究技术生态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技术系统的自创生行为、技术间的自适应特性和技术生态的自稳定功能;接着,进一步研究了技术生境对技术自组织演化的引导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技术哲学中一种新的技术理念的技术控制主义,具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在发展中经历着思想内容的变化。手工工具技术时代,在技术以伦理道德为目标并遵循"适中"原则的要求中,体现了对技术进行控制的思想萌芽。蒸汽-机器技术时代,对技术进行控制的意识开始觉醒。电气技术时代,随着技术问题的凸显,技术悲观主义盛行,对技术进行控制成了一种理性诉求。自动化技术时代,技术控制主义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理念,对技术进行控制成了人们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对技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问题得到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绿色技术即根据环境价值,运用现代科技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技术。1994年美国环保局科技计划中,把绿色技术分为“深绿色技术”和“浅绿色技术”“深绿色技术”是指污染治理技术,如利用垃圾合成上壤和生产燃料技术及垃圾发电技术“浅绿色技术”则是指清洁生产及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技术,如电动汽车开发技术、聚乙烯生产新工艺等。绿色技术要求企业在采用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必须选择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11.
乔波 《科教文汇》2011,(3):46-47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以适应IT企业需求是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在"J2EE与中间件"的教学中,基于案例和教学视频的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计算机类教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光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12,(11):80-80,89
自从申报的"基于‘同课异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课题得到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准立项后,我们感到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因为在农村中学搞课题教研,虽然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但也存在着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四川县域经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祥云  胡代全  谭践  郝莉  周明芝  严永祥 《软科学》2004,18(4):91-93,96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四川的县域经济与东、中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课题对四川县域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联系四川实际,提出了加快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以来,大型科技工程的实施和中国政府对科学界的动员,促使传统的科学权威向大型工程的管理权威转变,形成了一条"总工程师模式"的科技创新路径①,即"提出科研项目的战略咨询建议"——"汇聚科技研究与开发资源"——"以工程管理职位主导工程运行"——"以工程实现提升科学威望"的四步路径。这一模式的合理性,体现为它是高龄科学家扬长避短的合理创新方式,通过以总工程师角色主持科研工程,科学家的综合能力素质也得以提升;这一模式局限性体现为挤压了基础研究人员的自主空间并挫伤其积极性,同时可能造成总工程师"赢家通吃"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工程类科技项目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软科学项目4种,构建4种项目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引入适合于"少数据、贫信息"情形的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基于中心点混合正弦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采用较为光滑的正弦可能度函数,克服原有基于三角可能度函数的部分缺点。以某工程类科技基础研究项目中某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例,运用该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所评估项目属于中绩效灰类的概率为51.88%。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解析我国特殊情境基础上,识别重大工程项目治理机制维度,并基于系统动力学(SD)探讨重大工程项目治理效应非线性涌现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周期中,契约治理和行政治理在前期阶段占主导地位,推动着项目的发展;而关系治理在中后期的作用明显,有效推动治理绩效的提高,并超越契约治理和行政治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收益分配、关系维护和政府监管尤其是关系维护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研究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提升重大工程项目治理能力和实现项目成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涝旱灾、水土流失、环境质量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水质、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建设为契机,系统全面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推动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一旦工程竣工之后,在运行管理时不可避免的牵扯到渠道的清淤问题,现在对设备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河道清淤设备施工要考虑多个方面,同时对淤泥污物的处理也需要实现一体化,否则二次倒运也会产生污染。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环保型清淤设备的设计,同时分析了今后清淤设备的发展方向,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资源科学》2015,37(10):1902-1911
本文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理论模型,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明确生态补偿标准是核心问题之一。随后,基于区域发展失衡视角,构建了一个将机会成本法与水资源价值法相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最后,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为保护水源损失的排污权价值,得到2012年陕南三市应获得176.3亿元的生态补偿金额,并根据受水区的调水量分配,得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应分别支付陕西水源区22.28亿元、18.57亿元、64.94亿元、70.51亿元,这个测算结果既能够弥补上游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又充分考虑了下游地区的补偿能力,为其他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丁文娟 《科教文汇》2012,(25):17-18
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本文从如何在小学、初高中、大学三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家庭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以及社会诚信环境的保障进行探索,从而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