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高考(湖北卷)写作题由供料、提示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这种形式的作文,一改前几年的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实际上属供料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讲,话题作文,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较广,有诸如“所写内容在话题之内即符合要求”、“材料可用可不用”之类的要求;而根据供料作文,审题的难度加大了,考生对供料的立意把握怎样,直接影响到作文的立意如何,从而关系到作文成败。那么如何提炼好所供材料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弄清供料的限制作用供料就像一堆矿石,在冶炼中提出我们要写文章的“主脑”,供料是提炼主题的惟一依…  相似文献   

2.
纵观这些年来的供料作文,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的供料作文频频出现,至于成为高考作文、比赛作文命题的最主要形式。如果我们再对供料作文的性质和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便可清晰地看到,在供料作文与“多角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紧密相关性。高考作文命题,对于考生而言,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话可说。二是无本可依。如何才能兼顾到这两方面?提供材料的限制性作文,无疑是高考作文类型的最佳选择。历届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要实现一个中心(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两个基本点(指导观察,指导练笔)。“两个基本点”是服务于“一个中心”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如果不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认真指导学生练笔,学生的作文成绩也就难以提高,就会出现“学生读书上十年,写起文章不成篇”的状况。几年来,我们围绕“一个中心”,在落实“两个基本点”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人类与环境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关系着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即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是高考说明对“写作”的首要要求。可见,审题准否的确关系到考场作文的成败。其实,议论文无非是立论、驳论两大类,而提供的文题也无非是论点型、关系型、范围型、寓意型和选择型五种。供料作文先要读懂材料,然后“由此及彼”提炼观点作文。要求一般是:据料提炼观点成文;“引用”所供材料成文。要写好供料作文,必须紧扣“要求”。选准了入题角度,展开合理思路,就能把整篇文章构思出来。无论起承转合多么复杂,成功的议论文也脱不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通过不断的改革,有了一个相对成熟而稳定的形式,这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作文题要求上的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方针上,它解除了过去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一切束缚,使广大考生从过去封闭的作文模式和被动的应试定势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学、识”的广阔天地。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高考作文的应试准备。一、主攻一种样式。在考前的应试准备阶段,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写作实力从多种文体中…  相似文献   

7.
劳力 《学子》2004,(6):38-39
提供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供料作文。所谓供料作文,就是由命题人提供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一定要求的一种限制性作文。提供的材料,通常为书面文字——整体文章、片断性文字、梗概提纲性文字等;也有各种图画(如油画、漫画、连环画等);还有摄影作品、图表等。供料作文,有的要求整体写作,有的要求单项写  相似文献   

8.
对公开课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对公开课的评价,应该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进行。“一个中心”就是以目标达成度(即预期教学目标完成的程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这两个基本点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9.
于艳荣 《青海教育》2011,(12):33-33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得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人们以积极态势推行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决不会取消考试,因而应试作文是不能轻视的。纵观应试作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将“要求”视为“格”,则要求考生注重“审格”,并努力体现在文章中,才会写出满意的考场作文,取得好的成绩。一、格之范畴“格”即“要求”,应试作文的格有“命题”、半命题、“材料”(含漫画),结合命题来选题或拟題,改写、续写或补写,  相似文献   

11.
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既能保证作文速度,又能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的作文方法——姑称之为供料议论文六字结构法。引:引用材料(供料作文所供材料:故事、名言警句等)。“引”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针对性,要针对所要议论的中心来确定引的内容及其详略;二是概括性,要根据议论中心的需要高度概括地引述紧要内容,省去  相似文献   

12.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13.
程鸣娣 《教学考试》2023,(19):32-37
<正>“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新课标”甫一提出就得到各方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乎国家人才的培养。如何在评价体系中纳入对思维能力考查?显然,写作已成为一条重要路径。纵观高考语文试卷,思辨性是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高考作文应试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写作原则。思辨性的作文有助于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激活辩证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开放、多元的心态。这些既是落实新课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  相似文献   

15.
供料议论文写作是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因此,高中作文训练中对此作文形式不可掉以轻心。由于供料作文是一种读写结合的形式,所以,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这是审题立意的第一步。针对材料的实质或材料中某一方面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提炼出中心论点,这是第二步。所供材料大致分为文字型和图画型两大类。文字型有故事、寓言、童话、名言、警句、典故、新闻、事例、观点、数据、对话、对联、诗歌、短文等,所供材料的数量有单则和多则。图画型有宣传画、漫画、图表,同样也有单幅和多幅画。审题立意准确,亦即不偏题,是写好供料议论文的前提和关键。而要做到审题立意不偏颇,首先要掌握了解供料作文立意的三大领域,即哲理、伦理、艺理。(一)哲理:  相似文献   

16.
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晓诚一、明确应试作文的目的和写作条件应试作文具有特定目的和特定的写作条件,考生必须首先明确这两个问题。应试作文的目的是取得理想的分数,这就要清楚评分的标准,按评分标准去写、去得分。应试作文是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这些条件包括:命...  相似文献   

17.
作战讲究“兵法”,运用到中考作文也适宜。作文是决胜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把握作文得分技巧,是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想在考场上作文拿高分,必须注意两个方面:应试布阵谋略和考场行文兵法。前者指的是考生争取“非作文本身因素得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掌握整体审视法。这是应试作文审题中的关键的一步。所谓整体审视,就是说审题要全面,不能仅仅限于审作文题目,还必须考虑到题型、选择范围、文体要求、结构安排、字数限制,乃至作者根据自身兴趣能力选什么材料,如何落笔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作同步审视。试以199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 情境作文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注意景、情、理的结合。②700字左右。③不要用诗歌形式。上面所有的文字在审题时都必须掌握,并认真地一一贯彻到写作中去。但是,不少考生只注意“遥望星空”这个  相似文献   

19.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20.
对高考作文“符合题意”这项要求应避免两个片面认识:一个是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顶“打在十环上”,也就是必须就原材料的主旨做文章,这个要求是片面的,僵化的。其实.只要就原材料的本质性内容做文章就是符合题意的。否则,就不是在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了,而是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了。另一个片面认识足一味强调挣脱束缚、自由发挥,漠视题日、供料、“写作要求”中的限制性因素,认为命题的限制性因素必然起负面作用,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