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彭莹 《江西教育》2000,(9):43-4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的: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12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肥皂、魔方等 )。  教学过程:  师 (指着学生桌上放的肥皂和魔方 ):同学们,你们桌上放的是什么 ?它们的形状是……  生:肥皂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看到这两样东西,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 ?  生 1:我想知道哪样东西所占的空间大 ?各占多大空间 ?…  相似文献   

2.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曾发现有的学生求某个图形的面积,在得数后面写上了长度单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有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概念没有弄清楚。为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叫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必须使他们首先认识到,比较两个东西的长短是不是一样,量一量每个东西的长各是多少就可以了,但是比较两个平面面积的大小是不是一样,例如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只量它们的长是得不出结果的,还必须量一量它们的宽。有的教师在引进面积单位概念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跟学生一起指出课桌的面、黑板面、窗玻璃的面等等之后,拿出长相等而宽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的纸,长都是5分米,一张纸的宽是3分米,另一张的宽是4分米。拿出之后即钉在黑板上,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一边的长是不是一样?”教师边提问边用尺子量两张纸的长是一样的。接着教师又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长一样,我们能说这两张纸的面积大小也一样吗?”通过实际观察,学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一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中练习七的第1题:通常的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自己数的小方块数,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立体图形的体积都是4立方厘米,而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仅限于此。教学参考书中,也只是提出让学生知道,有几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细观这道题目,四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小方块摆放的位置不同、形状各异,但体积一样,里面没有什么数学的奥秘吗?考虑到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86 ̄87页的内容。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时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在课中教学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由只观察到物体的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吗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基本理念 ,这显然无需质疑。但这样的理念是否已经落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学生是否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下面 ,先让我们透过“圆锥的体积”的两个教学片段来进行分析和反思。片段 (一 ) :认识圆锥的特征师 :请同学们摸一摸圆锥的底面 ,你发现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 :圆形。师 :请大家看屏幕 (动画演示 :一条红线从圆锥的顶点徐徐向下穿入 ,到达底面圆心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这条垂直的线段 ,是圆锥的什么 ?生 :是圆锥的高线。师 :请四人小…  相似文献   

6.
尤良南 《辽宁教育》2003,(10):45-46,52
二、优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建构【课堂实录片断二】《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师:(出示两个宽相等,长相差0.5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猜一猜,你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学生观察、操作,并讨论得出:可以把它们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而且,当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宽相等时,哪张纸片长,它的面积就大)。师:(出示一蓝色正方形纸片和一绿色长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3cm×8cm;正方形纸片5cm×5cm。)这两个图形,你们认为谁的面积大呢?生1:把两个图形叠起来再比较。(老师让学生上前操作。一学生上前把两个图形重叠,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长和宽都无法重合。又…  相似文献   

7.
一、初步感知师:今年是羊年,老师亲手剪了两只可爱的小羊送给咱们班同学,祝同学们羊年快乐。出示用对折方法剪的两只对称的小羊生:(惊喜地谢谢老师,祝老师羊年快乐。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老师剪的这两只小羊怎么样﹖生:这两只小羊很漂亮,很好看。生:两只小羊很逼真。生:这两只小羊很一样。生:这两只小羊很对称。师:故做疑惑对称﹖对称是什么意思﹖生:对称就是两个物体在一起非常合适。……教学反思:上课伊始,我利用两只剪纸小羊创设了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气氛中,通过对两只小羊的欣赏与评价,初步感知了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的设疑是对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性的思维引导。教师巧妙地设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如何设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在“课题”上设疑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出示两个圆柱体实物(一个细而长,另一个粗而短),问学生:“这两个圆柱哪个体积大呢?”仅凭学生观察是说不准确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有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才能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引入新课,对学生就有较强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衔接”上设疑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系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八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节和高中[甲种本]物理第二册第七章“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中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果让学生观察一个直观性强的小实验,学生学后印象深刻。为配合好教学,笔者设计了一个“液体变阻演示实验”,效果令人满意。器材:玻璃缸一只、食盐水、面积相同的铜片(或铁片)两块、米尺一根、电池组(两节干电池)一个、电珠(1.5V或2.2V)一只、电键一个、导线四根(其中有两根是焊接在A、B片上的)。方法和步骤: 在玻璃缸内装一些食盐水,缸上放一米尺,缸内导电液体中两边各插入一块面积相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师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索圆柱体积与容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争相回答)茶叶盒!杯子!…… 师:请看屏幕.(出示太阳能)这是什么? 生:(众)太阳能.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作业问题摘录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习题册,六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第73页第4题:两只蚂蚁分别从A点出发(如右下图),沿红、蓝两线爬行,最后又回到A点。(每段爬完但不重复)哪只蚂蚁爬的路线长?为什么?A蓝线红线图(1)生甲:沿红线爬的路线长,因为画红线的时间比画蓝线的时间长2秒钟。生乙:两只蚂蚁爬的路线一样长,因为把红线拉直了就和蓝线一样长。生丙:沿蓝线爬的路线长,可以先测量红色圆和蓝色圆的直径,再计算周长,我发现蓝圆的周长长些。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几乎教过这一内容的教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只记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却不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能套用公式,却无法变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为此,教师们想了各种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究体积  相似文献   

13.
一、"读"水立方发现数学元素 师:(出示水立方图片)看!这是什么建筑? 生:(兴奋地喊)水立方. 师:对,这就是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细心的同学都能从水立方中发现数学元素. 生:水立方是个长方体. 生:水立方和其他长方体一样,应该有体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4 ̄4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周长演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教师随画面叙述: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地选拔爬行运动员,两只小蚂蚁中的胜利者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爬行,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生1:我选小蚂蚁,小蚂蚁用的时间短,爬得快。生2:我选大蚂蚁,因为大蚂蚁的爬的叶子大,路程就长。生3:选大蚂蚁,两只蚂蚁用的时间只差一点点,但大蚂蚁围着大叶片爬了一大周。生5:对,其实…  相似文献   

15.
“表面积”的概念,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的依据。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就可“无师自通”。因此我在教学时把揭示概念的内涵作为重点,计算方法则让学生自行解决。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木模,有柱体、锥体和球体,默数它们外部各有几个面?各有什么形状?如四棱锥体(不讲名称)有五个面,四个面是三角形,一个面是正方形。圆柱体有三个面,二个面是圆的,还有一个面的形状看不出,我不作说明,只说以后你们会知道的。看毕,要求想,可以看出什么道理?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形状不同,它们外部的面个数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 :认识面和面积师 :今天 ,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评评理 :小方和小明两位小朋友 ,做了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相框。(出示大屏幕)他们一同来到玻璃店 ,为相框安玻璃 ,在付钱时 ,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生1:这不合理!小明的玻璃周长是16分米 ,而小方玻璃周长是14分米 ,所以小明付的钱应多一些。生2:合理!他们两人的玻璃大小是一样的 ,沿着第一块中间把它们分开 ,再移到下面 ,就和小方的完全一样了。(老师根据生2的叙述 ,演示课件)生齐 :哦!原来两块玻璃的大小是一样的。师 :经过大家这一评 ,可见老板让他们…  相似文献   

17.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要不要让学生发现?(教学例1)出示一幅图片。(师用鼠标拉动图片,先放大,再缩小。)师: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述上面图片的变化?生:这是将图片拉长、放大了。生:又缩小了。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相似文献   

19.
邓友祥 《湖南教育》2004,(10):18-20
一、一则教学片断引发的思考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的研究课,下面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片断。出示问题(思考题):有两棵树,一棵树上有16只小鸟,另一棵树上有10只小鸟,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两棵树上的小鸟一样多?生1:16比10大6,6的一半是3,从小鸟多的树上捉3只小鸟放到另一棵树上,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2:如果小鸟都关在笼子里,将小鸟多的笼子里放飞6只小鸟,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3:如果小鸟都关在笼子里,就再买来6只小鸟,将它们放在只有10只小鸟的笼子里,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4:如果小鸟都…  相似文献   

20.
[片断]1.猜一猜。师:猜一猜1/4与1/2这两个分数,谁大?生1:1/4大。师:为什么?生2:凭感觉的。生3:4比2大。2.比一比。师:是这样的吗?数学的学习可不能凭感觉哦。四人一组,用学具来说明1/4与1/2的大小关系。(准备的学具:两张一样大的正方形纸、两张一样大的长方形纸、两个一样大的圆、两根一样长的绳子、两堆一样多的小棒。每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