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往是社会和个人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中国苏南地区和日本田川市在校中小学生的自我定位、与家人关系、同伴交往、烦恼和担忧等涉及人际交往的问题,探索儿童人际交往行  相似文献   

2.
<正>同伴交往对于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通过与同伴共享秘密,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与同伴探讨新思想或新问题,能够促使自身的思想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自我感受[1]。总之,通过同伴交往,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中小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也是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冲突解决技能的培养对于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于2012年2月至6月在北京市芳  相似文献   

3.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能;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以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学校应积极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礼仪和交往技能;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人际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阶段也是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期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同伴交往是其主要内容。所谓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过程。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因此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培养策略,使同伴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合作竞争,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有着真诚、自信的性格,能够轻松地与同学交往,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喜爱;能够信任、理解交往对象,对待别人较少出现防御、嫉妒、攻击。中小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友谊、支持、理解,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冲突。总之,中小学生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璐 《江苏教育》2022,(56):55-57
<正>【设计理念】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前青春期”,对同伴交往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会因性格、习惯不同产生一些矛盾。正确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本课通过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接纳个体差异,学习换位思考,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提升同伴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不仅要教育引导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人际交往,更应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同伴、家长和幼儿教师,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人际交往的现状,针对当前幼儿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重视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幼儿园交往环境以及搞好家园共育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同伴交往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技能、交流经验的机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同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同伴关系,同桌之间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却因人而异。本课运用心理剧技术,以《米小圈上学记》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与同桌相处的方法,提升同伴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群体、老师、父母以及网络中的陌生化交往。正确处理与不同对象人群的交往关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不同的交往对象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立积极性交往认知、突出学生话语权、规范引导网络道德交往和教养民主化等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情感和智力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间接促进学生的认知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是英语课堂中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元素,让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人格的成熟和知识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是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与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等人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活动,是统编版生活适应教材的重要内容。一至四年级的统编版生活适应教材中人际交往类内容凸显对交往对象的认识,重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注重在交往情境中发展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生活交往和心理发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城乡在校中小学生的自我定位、与家人关系、烦恼担忧、同伴交往以及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聂慧 《快乐阅读》2013,(11):123-123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同伴的交往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人际交往能否成功,往往会对人的个性及其认识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人际交往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关键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与疏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如何让孩子走出孤独,学会交往,是我们每位品德教师值得关注的课题。根据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水平。那么,如何在品德课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儿童的同伴交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儿童同伴交往的经验不足,越来越多的儿童缺少同伴交往的能力,这些孩子长大后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惑,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甚至犯罪的案例也时有耳闻,而家长对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跟同龄人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同伴关系不良会使儿童失去很多对社会规则的学习机会,体验不到交际的快乐,而且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当今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一个人的交往能力视为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交往能力,善于沟通,携手共进,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才能有效地应付各种挑战。具备了良好的交往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生活也会愈加快乐、幸福。儿童期是培养儿童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同伴关系,重视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为孩子开拓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 ,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 ,家庭规模小 ,使人际交往关系变得简单。而独门独户的单元住宅 ,给幼儿交往带来了不便 ,使一些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 ,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经常发生冲突或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依赖性强 ,独立性差 ,有的孤僻、自卑、急躁、退缩、不合群 ,社会适应性差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因此 ,让幼儿学会在群体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 ,与周围人友好共事 ,是教育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 ,同时也是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大量心理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是正常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际交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