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激励年轻记者编辑锐意创新,大众日报编辑部最近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奖励大众日报青年记者编辑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与新闻有关的活动.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为期五年,资金出自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所获的奖金;诸城市去年设立"大舜文化奖",大众日报特派记者采写的消息<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获得一等奖,获奖记者把奖金作为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资金,以激励青年记者编辑积极投身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卢伟 《青年记者》2010,(11):40-40
为激励年轻记者编辑锐意创新,大众日报编辑部最近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奖励大众日报青年记者编辑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与新闻有关的活动。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为期五年,资金出自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所获的奖金:诸城市去年设立"大舜文化奖",大众日报特派记者采写的消息《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获得一等奖,获奖记者把奖金作为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资金,以激励青年记者编辑积极投身新闻创新实践。下面,摘要发表6名获奖代表的获奖感言,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新闻创新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31):45
8月24日下午,第三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颁奖暨座谈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郝克远与大众日报各部门主任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与获奖者座谈。获得一、二等奖的记者编辑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谈了心得体会。本期摘要刊发座谈会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设立于2010年,旨在奖励大众日报年轻记者、编辑、评论员(五年内新招聘者)在上年度的优秀新闻创新、创意,以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闻  相似文献   

4.
李占江 《青年记者》2010,(11):42-42
大众日报的每个年轻记者都是优中选优选出来的,每个人都很出色。获得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我第一感觉是很有压力,因为觉得自己的作品离这个奖项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5,(5):27-27
2005年4月6日,《青年记者》2005年首期高级通讯员研修班圆满结束。大众日报社会联络部主任王兆兴、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加增、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两报副总编辑朱德泉、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倩、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周树雨作了讲座。来自省内各单位的45名通讯员专心听讲、研修,并积极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4,(11):17-17
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5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1940年4月16日,中国青年记学会山东分会成立,推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为第一任会长。新中国成立之前,记节为“9月1日”,大众日报每年都用不同方式庆祝“九一”记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奖,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2009年撰写的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获得一等奖.这是大众日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不断推进评论创新的具体成果. 酝酿一年的"小文章" 获奖文章是个只有1000多字的"小文章",写作时间也不足一天,但调研与酝酿的过程,却用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1,(12):35-35
数以万计的报业经营管理人员近20年的辛勤探索与实践,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26篇论文和109个创新项目中得以展示。由中国报业协会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暨优秀论文奖10月14日在京揭晓。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的《报业集团全方位综合配套改革》等33个项目获创新奖。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徐熙玉撰写的《转机—改制—组团———关于报业经济发展的三步走设想》等29篇论文获得一等奖。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暨优秀论文奖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9.
大众日报记者部及驻各地记者站,作为大众日报地方新闻采编的主要力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新闻实践之中。部门上下认真梳理了近年来大众日报地方新闻版块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思考、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评选已经结束,总的感觉是这一届无论是从参与的积极性上,还是从题材的丰富性上,都明显好于上届。特别是一些作品的不落窠臼,新风扑面,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意识,感到十分欣慰。刚才听几位同志谈采访体会,更感觉到,这样的成绩是大家努力创新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与写作》,《辽宁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摇篮》,《黑龙江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传播》,《吉林日报通讯》改名为《记者与作家》,《大众日报通讯》改名为《青年记者》,《新华日报通讯》改名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大众日报2009年4月13日上的<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一文,被评为评论一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评论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一是故事讲得精彩吸引人.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写评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人.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两大文体中,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隐性表达态度,而新闻评论不仅直接传播意见和观点,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有效构建青年类报纸新闻评论的议题,能更好地实现以舆论引导青年的功能。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1.样本选择《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的评论专版,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形式的兴起与繁荣,并引领中国报纸评论从"杂文"转向"时评"。本文以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青年话题"所有新闻评论文章为样本,共77版,508篇。  相似文献   

14.
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认为:“遣词造句,语言修辞,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一个问题。一篇评论的语言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文风,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天天同读者见面,而新闻评论的语言在读者中,特别在青年中有一种无形的示范作用。”看来,能影响“一代人文风”的作者,必当用最好的语言艺术来驾驭新闻评论,以示范于读者了。  相似文献   

15.
傅绍万 《青年记者》2009,(23):22-24
2004年,大众日报实行新一轮改版,提出了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做新闻,注重做好新闻的几个层面,包括原点新闻,也就是新闻的第一落点;新闻背景,包括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新闻评论,包括业界权威意见、本报观点和大众舆论,以揭示新闻事件的走向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此外,还有新闻的本地化和工作报道的新闻化处理。这次改版,使报纸面貌一新,也使新闻队伍的观念得到极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上海青年记者协会最近举行“许锦根新闻评论作品研讨会”。会上,一位中年评论工作者不无感慨地说:“为一个青年记者召开这样的研讨会这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9,(15):42-44
“老陈”其实不老.在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的眼里,陈中华新闻激情洋溢.新闻追求执着,永远都像个“棒小伙子”。称他“老陈”,是因为青年记者们与他相处亲切自然,也因为在大家心里他确实堪当“老师”。以下特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农村大众报、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经济导报部分年轻记者学习“老陈”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认为:“遣词造句,语言修辞,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一个问题。一篇评论的语言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风,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天天同读见面,而新闻评论的语言在读中,特别在青年中有一种无形的示范作用。”看来,能影响“一代人风”的作,必当用最好的语言艺术来驾驭新闻评论,以示范于读了。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3月以来,大众日报采取常规报道、重点报道、文字报道与新闻图片相结合、新闻报道与评论相结合等形式,编发有关下岗职工再就业题材的文字稿件200多篇、照片60余幅、评论员文章7篇、头版头条报道10余件。这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省委领导肯定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在宣传中必须多视点、多侧面地反映社会方方面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情况。大众日报围绕省  相似文献   

20.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