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骆驼祥子     
海燕 《阅读》2023,(35):58-59
<正>《骆驼祥子》是凌子风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并导演的一部影片。小说则是老舍的名作,它写于老舍创作鼎盛期的一九三七年,曾被人誉为老舍在“前进道路上立下了一块里程碑”。老舍曾明白地宣称,他所要观察的,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源。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这也就是说,作家是企图通过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劳苦社会”。  相似文献   

2.
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塑造了一组从乡村闯入都市的人物形象。祥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他同这些人物一样,怀着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以一种决绝的精神,抗拒都市文明的改造和同化。在这一场人与城的争战中,他们的结局,只能是返回乡村或沉沦于城市。本文通过以《骆驼祥子》为例,分析老舍笔下人与城的关系冲突以及人与城之间矛盾的结果,阐明老舍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古典文化主义立场和他反城市、反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虎妞谈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个有鲜明而复杂的个性的在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 从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看,给人一股难闻而扑鼻的怪味,令人讨厌;因而否定的声音很高。但是,是否应该完全否定这个人物尚须细细研究。特别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她很象一朵没有香味,可非常美丽的红棉花。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老舍的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骆驼祥子》从一个普通小市民的角度描绘了一个人的堕落之路,从民间形态的意义上凸显了文学艺术的丰富内涵和不朽的魅力。而老舍本人生于北京城下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宗月大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有着真真切切的下层社会生活经历,因此他才能以真实的视角对小人物的小市民生活进行描述,这也使得老舍的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异端。  相似文献   

6.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善于抓住素材的良好艺术感受力与通过外国文学诱因找到创作突破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青年,在欣赏老舍长篇现实主义小说《骆驼祥子》时,对在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环境下祥子注定悲剧结局表示同情的同时,还应看到在祥子身上表现出诸多的优良品质和奋斗精神,如有理想、有奋斗目标、勤劳、诚实、自动自发的工作和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等等,而祥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职场所特别强调的。  相似文献   

8.
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一生的遭遇都充满着悲剧性。笔者认为,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一出时代悲剧,同时又与他自甘堕落的性格以及畸形婚姻所形成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及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两句诗: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夫使自然。老舍运用语言,能从俗语白话中提取精神,反复推敲,精心筛选,往往不唯使之韵味悠长,气象万千,而且还能达到难以增损一字的境地。据说在“文革”批判老舍的材料中,有称老舍为“文霸”者,谓老舍有如此之约定:“版权所有,文贵自负。改我一字,男盗  相似文献   

10.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重头戏,这部小说内涵丰富,生命力强。从对祥子与车,祥子与城,祥子与虎妞这三种关系的再解读中,不难发现小说所展现的农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困境,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碰撞以及人们对情欲与婚姻的抉择诸方面,对现代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猫城记》的创作旨意在于:呼吁团结振兴,抵御外侮。《骆驼祥子》的创作意图在于:埋葬个人主义和精神颓废主义,呼吁振作国民精神。《四世同堂》的创作主旨在于,为中国文化做出“正面的证据”。《龙须沟》的创作是出于作家心灵的主动和意识的自觉,是老舍把自己融于国家和民族新生命的真实体现。老舍的作品注重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老舍文学创作的活力来源于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和对民族振兴的强烈企盼,老舍文学创作的生命与民族命运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是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其他作家相比较,老舍先生用词独特,语言特征明显。通过对老舍作品中北京方言实词、虚词、北方熟语、北京"儿化韵"、口语句式特点的分析与比较,进而总结老舍先生的语言特征及其演化,寻找使其文章节奏感强烈通俗质朴的动因;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语料筛选,并综合运用例证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而得出其《火车集》的语言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虎妞作为《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之一,其具有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由于被传统封建社会家庭所束缚,导致虎妞具有较为泼辣和强势的性格,同时她又能够突破封建社会统治下的自我,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想要对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要以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基础,还要全面了解作者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情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宣泄产生共鸣。因此作者从虎妞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性格的建立,塑造了一个生活状态与当时普通妇女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能够使作者通过对虎妞乖张性格的塑造,对虎妞敢于打破常规这种精神的赞扬,为虎妞这一形象成为文学经典人物提供了积极帮助。本文以虎妞为例,针对《骆驼祥子》中小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详细分析,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骆驼祥子》这本文学名著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翻译理论根源于后殖民理论。其关注强弱文化和权力差异在翻译上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西方文化代表强势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弱势文化。来自强势文化的译者往往会对原著进行重新"解读"。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就不幸"遭此劫难"。在美国人伊文·金的译本中,文化霸权现象多处可见,过度使用归化策略造成文化大量流失。本文以《骆驼祥子》伊文·金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是人民喜欢的艺术家,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以新的视角重新分析论述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品味老舍先生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独特文学思想,有利于与时俱进的科学评价、继承老舍的文化思想精神以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荔钠在她的三部故事片中讲述母女关系、表达“恋父弑母”情结,运用“水”的意象来完成救赎主题,并通过“疾病的隐喻”来构造和升华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作者风格,完成了系统的作者表达。在中国电影史上,能够在一系列作品中同时保持“女性”视点和“作者”立场的女性导演并不多见。但“作者”的身份即彰显自我又难免会导致创作的重复,对情绪和情结的执着有时也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性格逻辑。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性”其实也是一种个人创作的“类型化”。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作为一个跨越了现、当代两个时代,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作家,其思想是复杂矛盾的,他既受到过传统的教育,叉接受过西方的影响;既正式加入过基督教,叉认真地进行过“思想改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早期作品里表现出的宗教情结比较明显,而在后期作品里则表现得比较潜隐(不能说没有)。目前,对老舍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的问题还有所争论,但无论如何,老舍一生都受到过宗教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本文想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何捷 《阅读》2023,(Z9):24-29
<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舍先生在散文《草原》中,用清新的笔触描述了他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月牙儿》描写的是月容母女两人被生活所迫沦落为娼的悲剧故事。全篇布局精巧,以景传情,语言朴素清新。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达到了作者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草原之歌     
师心君 《阅读》2008,(11):18-19
朱老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清新自然的笔调,细腻质朴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草原之歌”。课文的开篇“序曲”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