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朱文印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法即刀法、篆法、章法造就了圆朱文印端稳雅逸、婉和精蕴的审美风格,它是文人审美趣味的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2.
圆朱文印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法即刀法、篆法、章法造就了圆朱文印端稳雅逸、婉和精蕴的审美风格,它是文人审关趣味的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3.
圆朱文印在20世纪达到巅峰。陈巨来的"雅静秀润,精工秀雅"是后人所无法超越的,那么圆朱文印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如何呢?是工艺化,美术化还是重归秦汉,抑或是其他。本文从字法、章法、刀法等问题诠释了圆朱文印的创新,字法取大篆入印,去匀整为灵动,刀法以削刀变冲刀,等等。继承是必要的,而创新更是必须的。论述了圆朱文印今后的发展方向、美学价值、以及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小篆细朱文印,精细工整、秀丽典雅,深受大众的喜爱。小篆细朱文印起源于元代,明末清初得到很大发展,近代赵叔孺、陈巨来、王福庵等人将之发扬光大,并分化出以陈巨来为代表的"圆朱文"和以王福庵为代表的"铁线篆"两类。其中,"铁线篆"挺劲潇洒,微弯的弧形线条,似两端加  相似文献   

5.
较真细节     
较真细节,收拾细节,这话似乎有点小家子气.然而,小到篆刻,大到三百六十行,细节不细,是通病,是顽疾. 有人说,刻精工细致的圆朱文印,是要讲细节的,而镌刻犷悍奔突的一路印,就不必了.此话差矣.固然,陈巨来的圆朱是一笔不苟,乃至一丝不苟的,体现了对细节的锱铢必较,这诚然是刻精工印的首务.  相似文献   

6.
“圆善”在牟宗三哲学及美学思想中,既是一种美善合一的理想境界,又是赋美以道德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分析,确定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前提条件;情感的主动介入,理想的确定实现和体验的直接进行,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主观条件;而道德天理的三个层面,则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本文就"圆"的动、静态两大特征结合动作及实例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舞的特殊审美及"圆"对中国古典舞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圆”的审美意识渗透了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层面。圆,昭示着一种美,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本文首先谈到戏曲表演外在形态的“圆”美,进而分析戏曲形式结构中对“圆”的追求,最后深入剖析了我国以“圆”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提出和谐、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的审美视域中,“圆”是一个具有符号学意义的能指丰富的文化代码,其意味包含舒展、流畅、柔润、运动、活泼、宛转、和谐、完美,代表着一种美的理想,昭示着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华夏传统美学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范畴,圆首先标志着理想的艺术之美。“天体至圆,万物做到极精妙者,无有不圆。至人之至德、古今之至文、法帖,以至于一艺一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张英《聪训斋语》卷上)以圆为美的心理定势,以一种无限的张力左右着古往今来作者的审美创造和读者的审美接受,是他们恪守不二的价值标尺。借圆论艺,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由来已久。《南史·王均传》载沈约引谢脁语“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为学人共知。翻开尤具中国气派的古典文论巨作《文心雕龙》,诸如“诗人比兴,触物圆览”、“沿根讨叶,思转自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等等之类辞句,可谓俯拾即是。至于“珠玉”、“弹丸”、“笔圆”、“神圆”、“圆融”、“圆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中"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在一些《文心雕龙》的注释、评点类著作中都很少涉及。本文从"圆"的本质内涵出发,对《文心雕龙》中出现的与"圆"有关的词语的具体分析,从观察、见识、才能、评析四个方面来阐释刘勰"圆"的内涵,并将从佛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审美思维方式两方面来论述刘勰"圆"思维模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和美的集中体现。因为禅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同样禅宗美学始终所关注的也是人的生命活动。在审美理想的追求上,禅宗以圆为美,认为"大圆境界"是最高、极致的境界。而圆又是"禅"、"心"、"悟"的核心范畴,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展示出蕴含冲突因素的宇宙、人生原在、终极和谐之美。所以禅实质上就是一种圆满之美,"禅"就是"圆","心"本自"圆","心"、"物"相"圆",因而禅宗所标举的参禅与审美体验是以"圆"求"圆",即强调从圆满的自足自性、本心出发,经历万物万象,再复归为圆满具足的自性和本心的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圆,《辞海》中的解释为“在平面上和定点有定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千百年来,人类的生活意识就与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人民对“圆”有着特殊的兴趣。我们的生活当中圆随处可见,尤其是中国的戏曲艺术可以说是圆的艺术。那么戏曲中“圆”的审美特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起源差异入手,简述了中西古典舞产生的背景以及各自的发展阶段,并就中国古典舞“圆、曲、拧、倾”的审美原则和芭蕾舞“开、绷、直、立”的审美原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门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实用的功能和精神的寄托。客家民居——圆土楼对门楼的着力装饰从门楼的命名追求吉祥如意的意蕴美到门楼的造型注重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美等多方面反映了客家人对美的艺术追求,体现着其独特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5.
<正>圆是全方位的对称图形,美观、大方、匀称,给人以直观的美学形象,因对称和谐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命题人对圆这一方面知识的考查特别青睐,考查的方式和角度也力求新颖.例如2014淄博市中考题中的第24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藏"圆"于题,通过转化分析才让"圆"浮出水面,展示出圆的精彩,出题者的命题角度可谓是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下面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桂坡安国鉴赏",及"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此图存《纨扇画》册中,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图绘秋日里一只鸲鹆栖于桐树之上,一只利爪紧握枝干,另一只缩于腹下,扭颈侧目似在谛听。鸲鹆目光锐利,体态丰满,尾翼整洁,羽毛黑亮;树叶则满布虫蚀,拘挛蜷曲,颜色枯黄。画面构图奇崛突兀,迥异常品。鸟为纯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毛羽的质感、层次均表现无遗,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于此见之。蚀朽的树叶  相似文献   

17.
"圆的运动路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圆润流畅,曲折变化"。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典舞中几种不同"圆"的运动路线之间的动作构成,以便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种"圆"在舞蹈表演中的规格和要领,探讨手、眼、身、法、步和古典舞的舞姿、技巧与"圆的运动路线"的紧密联系。中国古典舞是融合戏曲及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发展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圆的运动路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圆润流畅,曲折变化”。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典舞中几种不同“圆”的运动路线之间的动作构成.以便更好的把握和运用这种“圆”在舞蹈表演中的规格和要领.探讨手、眼、身、法、步和许多古典舞的舞姿、技巧与“圆的运动路线”的紧密联系。中国古典舞是融合戏曲及其它多种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发展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中对“道”的认同是通过一种“圆而神”的悟觉思维实现的。它与整个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中对“道”的认同是相同的,中国绘画艺术中也同样追求“圆”之美。从表层(“象”之审美层次)而言,是追求着一种外在形式与结构之“圆”或完整的“空间境象”,包括特定的物理空间之圆,而从深层而言,则是要达到“气”圆与“理”圆。  相似文献   

20.
郭大鹏 《教书育人》2004,(10):49-50
对称的图形总能给人以美感。人们称行列式为美丽的花园,即使不懂数学的人也能深感其排列整齐而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又如人们称圆是最美的几何图形,是因为圆不仅具有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而且具有旋转不变性。再如函数图像、代数对称式、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实数和虚数、从常量到变量、从有限到无限、从微分到积分均能体现对称美。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很难把审美客体的真正意蕴充分体味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采撷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领略到数学中内蕴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