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宁 《现代语文》2005,(3):56-58
前不久,有人提倡"儿童读经",鼓励高考用文言写作,这一时期,又有人主张中学只读白话文,让学生"远离文言文".看起来,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观点和主张,其实,在对白话和文言关系的认识上,前者将文言与白话等同混淆,后者将文言与白话分离对立,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对基础教育都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学领域中,"文言"与"白话"是相对的概念。上古时期,书面语与口语一致;至秦汉,文言定形。中古开始,古白话出现,与文言交杂出现于文学作品,此种情况下,文言文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体。然而,受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师生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视域中"文言文"的范畴有所不同,文言文被等同于古代散文,表现出窄化的倾向。这种窄化,有利于中学古代散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是文学革命新旧思想交锋的聚焦点,是"五四"文学运动最重要的内容。在保守派与激进派主要论争的派别之间还存在着中间派。不同于保守派的文言立场或者以文言改造白话的文言本位立场,他们总体上站在白话本位的立场,又能客观看待文言,认同文言的优点,与激进派在"文白"论争中的观点有所区别。根据他们对待文言与白话的态度及变化过程,中间派分为渐进派和改良派两种。渐进派对白话的态度经历了从怀疑到部分认可,再到主动尝试白话创作的转变过程。他们最终认同白话的价值,但反对废除文言。改良派始终站在白话的立场一方,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当时白话存在的许多问题,既支持对白话进行改良,又主张借鉴文言的优点为白话所用。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亲切的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费一番功夫去吟颂白话与文言。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吴晋芳 《考试周刊》2011,(51):32-33
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7.
陈举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0):141-141,15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当然,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于白话已成事实,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老也曾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诵读是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有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可能平行使用两种书面语,白话文运动本质上应当是文言、白话的生死之争,因而文言的废存是这个运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晚清知识者虽然提出了“废文言崇白话”的口号,但只是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并未撬动文言的根基。到了“五四”时期,胡适是从晚清改革者止步之处起步,一开始关注的就是诗歌中的语言问题。他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不仅是他提出了废文言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他成功颠倒了人们对文言与白话的认识,认定即便在诗歌中,白话也有优于文言的价值,为废文言提供了坚实的逻辑依据。事实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是以白话为正宗,而是对文言的整体废弃。“五四”以来,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虽已相当丰厚,但离开对“废文言”这个宗旨的讨论,就很难理清这个运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文白沟通”指作为汉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文言与白话在语法、修辞、词汇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沟通联系,有着诸多共同点。阐述了文白沟通的原理与理念,梳理了文白沟通的现象,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修辞手法、实词、人称代词、通假字、兼词、虚词,并探讨了基于文白沟通的高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其中重点提出了文言文字词释义中的联想组词释义法,包括直接联想组词、间接联想组词、多义联想组词。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无疑能更好地促进对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语文教学中包含文言阅读,文言课文虽然被编入了以白话课文为主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课文的阅读却是读文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老也曾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诵读是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离不开背诵。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以政治运动冲击文言文教学;以"文言文无用"论取消文言文教学;以文言、白话的二元对立思维钳制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应该要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作整体设计,从教学目的、教材到教学方法,从课内到课外,通盘考虑:小学,启蒙;初中,入门;高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古今同形词,即存在于文言与现代汉语中的字面相同而语义有别的词。这种词有三个特点:一、既是文言中的词,也是白话中的词;二、在文言与白话中字面相同;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跟在白话中的词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言与白话在历史上的争论不绝于耳,比较大的主要有两次: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引发的"文白之争",新世纪前后"语文大讨论"引发的新一轮"文白之争"。今天我们重温这两段历史,旨在把握其争论的深层原因,为文言与白话的发展历程把脉,直面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叩问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稿摘     
小语九册课文用了不少文言词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文言词语与相应的白话词语作对照。下面的汇释供对照比较时参考:号称:公开地宣称。(1  相似文献   

17.
按照古白话由微而显、由始附属于文言到终于取而代之的发展线索,古白话词汇可分为露头、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即秦汉到唐的早期白话(白话挤入书面语)、唐到明的中期白话(白话书面语系统形成)和明到清的晚期白话(白话与文言并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亟须关注"语文课程目标坚守和修正""语文和人文""语言与文学""文言与白话""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引导与对话""语感与语识""课内与课外""课标与考纲""教师教学生与教自己"这十对关系。期待出现多元观点的争鸣与碰撞,以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颖杰 《教育艺术》2002,(11):57-57
近些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 ,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头脑中 ,“讲”似乎成了“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然而 ,实际上教师天天都在讲课 ,不管他是怎样讲 ,点拨也好 ,引导也好 ,启发也好 ,教师总是要开口的 ,或讲的少些、精些 ,或讲的多些杂些 ,总之 ,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师不是来讲书的 ,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 ,把文言翻成白话 ,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 ,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 ,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 ,容易忽略处给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