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业科教片以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为载体,传播农业教育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而目前的农业科教影视传播还存在着诸如电视播放的不可再现性、各传播媒介之间的各自为战导致的舆论氛围缺失而影响了传播的效果,造成传播和受众之间产生距离和不协调。在农业科教影视片传播中应用议题设置理论,合理设计农业科教片传播方式,加强媒介之间的联动,进而营造农业科教影视片的传播氛围,有效提高传播农业科学教育知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教片以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为载体,传播农业教育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而目前的农业科教影视传播还存在着诸如电视播放的不可再现性、各传播媒介之间的各自为战导致的舆论氛围缺失而影响了传播的效果,造成传播和受众之间产生距离和不协调。在农业科教影视片传播中应用议题设置理论,合理设计农业科教片传播方式,加强媒介之间的联动,进而营造农业科教影视片的传播氛围,有效提高传播农业科学教育知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许多信息未进入目标受众的意识层面便销声匿迹.要提高在网络舆论场中的发声能力,就要思考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力由哪些维度构成. “传播力的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而有效传播则是针对目标受众能够精确、快速地实现主体的意图.”①信息的传播力一方面是信息到达目标受众,被目标受众理解接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信息使目标受众相信其内容,或者被信息的观点说服的能力.本文提出,信息的传播力由信息内容的信服力和信息传播的到达率构成.  相似文献   

5.
新闻漫画具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表现在它更多地是为传达一种倾向和观点,在传播过程中满足了受众愉快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它传承了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所蕴涵的智慧,并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新闻漫画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应冷静面对其创作中的缺失和传播中的缺憾,如何努力改善新闻漫画发展的现状,已成为新闻漫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方电视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孟涛 《东南传播》2010,(7):160-161
科技信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电视台以受众定位的地域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节目制作的本土化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节目实施差异化、优势互补和多样化的传播策略成为地方电视台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我国受众主体在接受媒体信息时选择性与差异性非常狭隘,总体来说总是被动的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进入了当今的新媒体时代,我国受众主体意识已经得到复苏,心理需求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当下网络媒体的普及,受众主体逐渐参与到媒体传播中,找到了自己的主动地位,受众主体的选择变得更加个性化,也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业科教片的画面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俞南 《新闻界》2007,(2):93-93,9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教片的创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农业发展和教育的新要求。如何通过画面编辑来丰富画面内容,加大信息量,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便成了农业科教片创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琼 《东南传播》2021,(5):46-49
新媒体时代进入了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好坏,决定了受众的选择.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标题存在大而空叙事、程式化样态,在激烈的信息存在感竞争中缺乏吸引力,致使信息传播信号损失较大.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标题怎样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勾住受众的眼睛,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需要在观念上、技巧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占琦  苏静 《青年记者》2016,(36):75-76
当代信息传播日益专业化,大众媒体都在向小众化方向转型.在众多的专业化受众定位中,娱乐节目是深受追捧的“香饽饽”,农业节目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服务“三农”、对接“三农”信息传播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对编辑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海虹 《编辑学报》2002,14(Z1):4-5
编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体现受众意识、理顺语义传输渠道、对信息进行再创作是编辑的重要职能.在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编辑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陈刚  郭嘉  周榕 《传媒》2009,(12)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品牌的塑造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被称作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和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是传播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理解受众对媒体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传播.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村居民是我国人口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媒体是我国农村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的电视媒体受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广播电视的增设频道、网络的崛起,传播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进入了信息过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受众有限的注意力和相对过剩的信息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于是,如何让特定的信息从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视线,进入受众的眼球,便成了信息取得传播效果的大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息的“易读性”,就成为信息过剩时代传媒竞争的新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电视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受众的首选媒介,但是,我国电视传播中涉农节目与农业受众人口极不相称。造成农业受众在信息传播领域资源配置处于边缘化位置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和广告市场的分布。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拥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届时,"三农"将成为电视传播的新的生长点。但是,电视媒体在竞争的同时不可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当下的经济危机语境下,电视媒体从业者要为"三农"走出危机提供资讯支持和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与媒体     
在信息传播与消费中,媒体、编辑和受众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媒体传播信息,编辑加工信息,受众消费信息.网络媒体兴起,媒体、编辑和受众之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传播主体多元化和编辑流程多样化,以及受众接受信息的交互性和主动性增强等,但是信息传播与消费的三要素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此前讨论了媒体与信息、受众与信息和编辑与信息的关系,现在再讨论编辑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人们对传播体系中的主体概念加强了研究。但是对主体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主体是传者,有人认为主体是受众。总之,在他们看来,主体只有一个。这种看法不能解释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大众传播体系是由传者和受众共同构建的。没有传者,就没有受众;没有受众,传者的存在毫无意义,最终也会不复存在。节目传播环流是靠传者传播的内容和受众的接受、反应共同完成的。在节目传播环流初始阶段,传者是创作主体,决定传播内容的取舍,是传播主体,而当节目内容“及于受众”,受众则会对内容进行“选择”,还会将对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从有新闻史起就打上了阶级、阶层等党派性烙印,在传播过程中始终遵循由信源到信宿单向流动的过程,受众在传播渠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的信息接收者地位.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微博的问世打破了政治、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阶层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新闻信息不再是由信息源打上党派性烙印后经过机构性大众媒介流向信宿的单向流动过程,普通民众既是受众也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享有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平等地位.微博的出现把中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推入空前的民主化里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何面对新世纪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我们思考新世纪新闻工作的时候,不能不认真思考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受众。对受众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不仅是使媒体更多地占有媒介市场的份额,更重要的是媒体实现传播目的的前提与基础。如何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受众,这一问题已现实地提到新闻工作者面前。 嬗变中的受众 1、新闻、信息欲求增强。 进入新世纪,受众的新闻信息欲求增强,一方面是受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传播“地球村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