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锐 《林区教学》2008,(11):74-75
存在句是俄语中常见的句子类型,动词быть的现在式形式есть是其中最为常用的存在动词。其使用灵活、复杂,时隐时现,并对句子的语义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使用者带来困扰。文章旨在解决есть的隐现问题,分析其语义差异,以期提高对есть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仅从意义出发,隐现句和领属句应当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名称的不同掩盖不了二者之间存在的众多共性.从原型理论出发,我们认为过去学者所关注到的隐现句和领属句的差别主要是从典型的隐现句和典型的领属句角度去分析的,其实二者之间应该是个连续统,完全可以纳入一个句法格式来加以考虑.这类句子识解为隐现句还是领属句与句首名词性成分空间性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句首名词性成分的空间性越强,句子越易识解为隐现句,反之则易识解为领属句.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隐现句式的分类,并从中段动词的性质、句式变换以及动词前后的附带成分讨论了每一种句式的特点,考察了它们语义上的不同, 解释了各种隐现句的语法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句子中单续义短语的继续义和空间义隐现的条件,文章认为影响句子中单续义短语的继续义和空间义的隐现因素是:一、句型;二、与单续义短语有语义关系的动词的结构形式;三、与单续义短语有语义关系的动词的小类。  相似文献   

6.
表层结构相似的“来”类隐现句在深层结构上并不完全一致。使用形式转换的方法,分化出三种不同的“来”类隐现句,并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分析的角度揭示三种“来”类隐现句在深层语义上的不同,可对三种“来”类隐现句下位形式的产生原因从认知功能语法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隐现句作为英语存现句的一类,多年来,语法学界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无论是隐现句的范围、分类还是它的结构特点都还存在着诸多的分歧。试从隐现句的句法结构和谓语动词的选取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隐现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桂红梅 《考试周刊》2013,(13):20-21
取得类双宾语是近两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争议的句式之一,本文从取得类动词语义和句法特征及结构层次分析方面探讨这一句式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是由句式本身的语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中的“动 出”句 ,所谓“动 出”句 ,就是句中有由动词和趋向补语“出”所组成的动补结构的句子。本文进行共时的分析 ,将这一类型的句子划分为三大类型 ,对各种句式进行详尽描写 ,并分析构成不同类型的原因———谓语动词的性质和语义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动词连用的形式在汉语中大量存在,但是相似形式所代表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却千差万别,其中的动词由于缺少形态变化、特征标记及连接语素使得各种动词连用形式极易混淆。而连动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通过比较并利用语言类型学的观点可以证实英汉两种语言在建构句子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作为记录描写魏晋时期人物语言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魏晋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存现句进行穷尽式的整理研究,总结分析《世说新语》中存在句、隐现句的相关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V满”类句式中,表达“使成义”的B式(形如“N+V满(了)+N”),较表达“存在义”的A式(形如“N+V满(了)+N”),在构成主宾互易句式的自由度上会受到更多限制。B式呈现“使成义”兼具“动态义”的特点,其所凸显的“使成义”因动名语义关系和动词前容物名词生命度高低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而A式属存在句式,不凸显“使成义”;B式中动词“动态”特征有强有弱,“动态”特征强和较强的动词主要是位移动词和附着动词,B式属于一类弱动结式,而A式并不凸显“动态义”。从空间域的“位移致使”出发阐释B式语义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将“V满”类主宾互易句语义功能置于较为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考察与识解,进而能为汉语教学特别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相关句式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按HopperThompson (1980)提出及物性假说中判断定及物性的特征,汉语动词重叠句的及物性表现出不均衡性,在涉及主语和动词的特征上,动词重叠式表现出高及物性;在涉及宾语及现实性特征上,动词重叠式表现出低及物性。本文认为后者是及物性的核心特征,因此汉语动词重叠式应该是低及物性的句式。在语篇上,动词重叠式在事件线索和情景设置两个参数上都表现出构建背景化信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重动句是现代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句式,是指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结构。重动句出现的时间较晚,并成为近一二十年的热门研究话题。重动句看似结构简单,但能与诸多句型相互转换,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式。以"他做饭做得好吃"与"他做饭好吃"为例,从语义指向分析以及韵律句法的角度对重动句的转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对身体动词的研究中,学者们一贯认为与身体动词有一一对应关系的身体名词可以无条件省略。通过对腿部名词的研究发现,这类名词的隐现还存在着其他的条件限制,如腿部器官与施事者整体情况是否一致,腿部动词本身语义特征,腿部名词的越级搭配等等。另外,当可以省略的配偶腿部名词出现时,可以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首先梳理了汉语连动句的句式分类,然后结合语料库归纳总结了汉语连动句的英译方案.研究发现,若句子的动词项较少且动词之间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连动句可以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句,也可以摆脱汉语连动句的句子结构,只选取一个动词作句子谓语,尤其是包含多个动词的连动句,可以使用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从句等形式来完成动词的转换,从而使译句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进行省略或动词语序的调整,以保证句子逻辑缜密和语言流畅.  相似文献   

18.
等式句与对等句是两种从形式上看上去极为相似的句式。然而如果对其进行语义分析 ,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文章试图从句子中名词词组的指称关系、句子的客观真值性 ,句中系动词的形式及其语义功能等方面对等式句与对等句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学生四级作文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动词为中心及构式为中心写作方法的探讨,能有效分析学生写作的认知来源。动词为中心的句式结构简单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但动词运用不当则整体句义可能无法理解。构式为中心的句式从整体事件框架出发,构式本身具有特定意义,即使动词与构式不能融合,由构式义仍能推断句式义,具有一定可读性。在高职英语写作中注意构式习得训练,重视动词在构式中语义内容的理解及语义结构的操练,加强动词与构式整合的分析,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从结构形式、句法性质、动词特点、语法意义和变换关系的角度对存现句作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存现句的语义特征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存现句语义对谓语动词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各种制约关系,并重新划分存现句的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