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荣 《中华武术》2005,(3):13-13
龙形摩桥拳源自南少林,雏型出于粤东,故其拳法及称谓有着其独特的南拳风格和极重的地域方言习俗。为进一步把龙形拳弘扬发展光大,本人认为这是值得探讨之题。  相似文献   

2.
连洋 《精武》2006,(1):20-21
龙形取意取虎之气势威猛:虎为百兽之王,故虎拳须练就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拳法姿态讲的是威仪,动作要威猛雄浑,有种猛虎下山的气势。取虎之力实沉着:“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力气。虎拳是以力量的厚实雄浑为本,拳法招招势势有沉着之力,所以该拳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龙形拳     
刘秀勇 《精武》2008,(7):39-39
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4.
张国泰 《精武》2010,(8):14-14
龙形宗师林耀桂(1874~1965年),广东省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人士,有“东江老虎”称号,六岁随父庆元公学习海丰师南少林拳,于22岁因缘获拜罗浮山华首台寺大玉禅师门下深造,艺成把所学融会贯通,始创东江龙形拳。有“先学海丰成妙业,后从华首得真传”之说。  相似文献   

5.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7.
光侠 《武当》2009,(5):52-53
程老师又给孙禄堂讲初学入门的“三害九要”与“四德八转四情”说,左右旋转与左右穿掌之分别,无极学、太极学、两仪学、四象说等等拳理。继而又讲乾卦狮形掌、坤卦麟形掌、坎卦蛇形掌、离卦鹞形掌、震卦龙形掌、艮卦熊形掌、巽卦凤形掌、兑卦猴形掌等等,以上诸拳的练用法,均由程廷华老师亲授。孙禄堂的悟性较高,凡程老师所授,一说即明,一点就透。  相似文献   

8.
潘双喜  潘双喜 《精武》2005,(11):48-49
柔拳为少林拳中的上乘功夫,与心意把,二十四路弹腿同为少林镇寺之绝技,很少外传,相传柔拳为禅宗二祖慧可所创,其拳理尊少林武医结合之法,以医养武,以武扬医。经常练习柔拳,有通经活络,  相似文献   

9.
我习峨眉拳     
张春 《精武》2006,(8):60-60
峨眉拳始为道姑所创,为出家女子的一种防身拳术,迄今已有四百余载的历史。该拳招法精绝,技击性强,拳理奥妙,以后发制人为根本法则。手、眼、身、法、步自然灵活,动作小、变化大,借力使力,以巧打人。这期,我们请一位习峨眉拳的武友来谈谈练功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志远 《武当》2004,(12):15-17
内家拳《拳桩因果诀》说:“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内家拳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强弱对胜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拳捷"一词,以新的视角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阐释,并就有关历史人物的"拳捷"功夫记载进行了考辨,认为"拳捷"是指轻功,而非拳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和武术史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平遥信拳属于全国稀有拳种,文章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的基础上,以平遥本地拳师对信拳流传的谚语为切入点,将二郎神信仰的产生年代与流传地域的史料和南少林产生年代的考证相结合,认为平遥信拳有可能产生于明中期的福建南少林。  相似文献   

13.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进行调查,分析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主要研究结论为:蔡李佛拳是一种低消费的运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学费、服装与器械上;蔡李佛拳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有较高的认同感,习练蔡李佛拳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练习频次相对固定,多数选择在晚上进行练习,练习地点以拳馆为主;蔡李佛的传播媒介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针对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文章建议:加强蔡李佛拳的拳史研究;注重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开发蔡李佛拳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翁信辉  文木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28-31,3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调查了英塘村蔡厝“青阳蔡氏族谱”和访谈了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资料的基础上,就拳名及其内容实质、源流的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作了深入研究。结论:(1)五祖拳并非五种拳术的总称;五祖拳不是由五个和尚所传;五祖拳并非等同于过去的太祖拳;蔡玉明先生是五祖拳的创始人,而不只是“一代宗师”;(2)五祖拳学术上的命名可根据师承的不同,区分为“五祖××拳”,并根据历史习惯冠于“南少林”二个字,以示属于福建南派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简化武当拳”一经问世,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在练习的同时,想进一步了解“简化武当拳”的技术和技击特点,本文就“简化武当拳”的技术和技击特点加以分析,认为其显著的技术特点是拳法自然;拳法阴阳;拳法圆柔。其技击特点主要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静待动,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以体为用;以慢制快,以虚待实;轻灵虚无,一无所有;无所不有,无中生有。全凭心意用工夫。  相似文献   

18.
《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含义为特点的独创拳法上。  相似文献   

19.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10,(3):40-46
查拳简介 查拳是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之一。亦写作插拳、叉拳。据说是以该拳多插(叉)步、插掌而名。现代统一写为“查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