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技术揭示了人类生命的秘密,也打开了人类控制生命的阀门.人们在为揭示和控制生命奥秘欣喜之余,也在思考人类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给生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从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人类基因技术 伦理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解决人类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主要对策三个方面对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基因研究开发和基因技术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医学、农业等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基因治疗、转基因生物安全、基因技术滥用等,因而有必要对基因技术的应用加以严格的法律控制,以防止基因技术的不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发展市场经济,给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需要具有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人才,也需要大批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专业技术员工;企业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从“要我学”到“...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富贵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手中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这些病魔。  相似文献   

6.
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实践层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忧患,对这些实践忧患的人文向度的解读是消解这些忧患的重要前提。在陈述和分析基因技术的部分实践忧患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消解这些忧患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利成 《考试周刊》2011,(89):238-239
基因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基因技术促进了克隆技术的发展。然而克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法律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基因技术的出现带来了个体权益,技术规范,伦理道德等涉及法律层面的界定和规制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笔者执教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发现教材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现举例如下。一、语言表达方面1.教材P6“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这句话笔者觉得太拗口,也易造成歧义。在初读时,笔者曾读了两三次,才觉得语句本身是没有语病的。但会不会造成这样的歧义呢:所有的科学技术都会给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句话是否可改成:“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2.教材P29“茫茫宇宙,亿万星系,只有我们生活的地球,才是目前唯一有生命的世界。现代科技的发展,已使人类的宇航探测…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大量适用于医学诊断、医药工业、农业技术、环境及食品科学的基因方法与产品的涌现。但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律保护的空白和缺陷。如何通过法律规范,保护与促进基因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并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远程教育的发展史上,"直录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现在,我通过其与"(教师)头像搬家"、"直播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论证了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兼容性的特征;评价了其在现阶段远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描述了其在当代,包括"网上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在起步时就为“中体西用”说“误导”,陷于“体用两撅论”的泥潭,在其后的发展中一直排斥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应该回到“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而不是传统儒学,以“拿来主义”精神,吸取中外历史上一切有用的思想资源,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共同体”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科技异化的现实背景下,科学共同体已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具有伦理的特性和功能。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即个体与共体的统一。坚持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相似文献   

15.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命题重新诠释,对其进行追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量随时空变化而变化,只有功能的质能够保持稳定;意识形态难以避免的虚无性并不能永远掩盖其中的真实成分,总体上其科学性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反复"断裂"并不能彻底否定意识形态的合理性,社会进步也不能排除其相应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纷争、建构与悬置--关于华文文学命名科学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命名的科学性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论.首先表现为对研究地域的论争,继而表现为以人种/语种为划分依据的争论.而伴随着纷争,华文文学学科对象的不完整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不断地建构、弥补,也即命名的科学性与否在现实层面已经解决了.故而笔者认为,对“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命名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的论争是不必要的,宜悬置起来,存而不论.  相似文献   

17.
从“规律”的证实到意义的解释:教育学的语义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自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 ,一直以证实教育领域中的“客观规律”为己任 ,以便使其成为一门所谓的“科学教育学”。然而 ,教育学的科学化追求却是以牺牲其内在的意义、价值与逻辑、依据为代价的 ,通过机械地移植自然科学的方法、标准而进行的 ,从而造成教育学知识属性的扭曲。这是今日教育学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因而 ,拯救教育学的命运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育学的知识属性及其科学化标准 ,并使教育学从对外在的、僵化的“客观规律”的证实转向内在的意义、价值及逻辑、依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苗曼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17,22
教育塑造是教育学中的"公理"性命题,教育塑造的逻辑起点是人性的可塑性。然而可塑之性只是人性的"局域"而非"全域",自然天性作为人性系统中一个不可塑的子系统,一直被奠基于科学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教育学所忽视。教育塑造这一元命题具有内在的危机。教育面向一个整全的人之存在,促进儿童天性的丰满表达和表现,是全人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20.
吴稚晖在旅欧时期由于受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深刻影响,使他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认为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