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云概念、大数据逐步渗透进教育领域。微课也随之走入了课堂。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微课来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成了当下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应用微课助力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能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延展与创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微课的视角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介绍了微课的含义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便利化发展,初中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学现代化、知识便利化逐渐成为初中教学的代名词。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强化。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参考,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0):127-128
微课教学技术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所诞生的产物,应用到课堂教学教学之后主要是通过"微课视频"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微课技术的诸多特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诸多学科之中,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微课技术的优势融入该课程之中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相关性的生物实验课程。尤其是生物实验课程之中难度系数较大、危险系数较大的课程可以利用微课技术来摆脱实验地点、设备、时间等诸多内容的束缚,让整个实验生物学习课程变得更加完善。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微课技术应用概念的描述,探究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走上了时代舞台。微课是一种利用新媒体平台,以视频形式进行授课的新兴教学方式,目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于各学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初中物理也不例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微课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意义和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三个角度阐释对微课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发现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调动他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本文主要针对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资源型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所青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微课,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为教师开创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教师深刻理解微课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从实际案例着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微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日益为广大教师所使用,合理有效地运用微课,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融合开创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深刻理解微课含义与特点,从实际案例着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微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要注重方法的掌握,着力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强化学生的人格塑造,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要让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掌握技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的信息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培养。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我在新课改改革下上好该课做了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为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模式已经逐渐向信息化发生转变,其中微课教学就是基于这种形势下逐渐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便捷、针对性强的教学特点。现阶段,微课教学已经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来说,微课的教学模式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的情操。因此,针对微课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具体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十分有必要进行的探讨课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27):147-148
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得出现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以下现象:(1)课时设置不足,学生自主探究不易落实;(2)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3)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4)教师机械性重复教学,教学热情消退。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论证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具有必要性,最后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课堂环境、教师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我们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及实践等不同课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经过教学实践及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够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分析了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并阐述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详细阐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以期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提升与运用,并...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微时代"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影响着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微课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学生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微课成为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将微课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为此,结合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从兴趣培养、实验教学、简化教学等方面具体分析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教育愈发朝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方向发展。与单一灌输知识相比,高中化学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同样,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发展下应运而生。微课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使课程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应用微课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教师在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然而运用微课的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足且存在较多问题。新时期,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探究,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初中是学生正式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阶段,大部分学生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但是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仍然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促使学生跨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各项障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解决各项学习障碍,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新课改的探究重点。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需要重点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藏族中学有许多中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新的课程兴趣不浓,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微课教学来改变学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