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2.
柳清瑞  唐璐 《资源科学》2022,44(5):1022-1035
在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问题越来越突出。协调好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费合理增长,对于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检验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推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及传导机制。结果发现:①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具有推拉效应,且随着城镇化由低级阶段发展到更高阶段,整体推拉效应逐渐减弱;②城镇化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传导机制为:在需求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能够拉动能源消费,而人力资本集聚度和总抚养比的上升抑制能源消费;在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消费,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抑制能源消费;③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不同的门槛区间内,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④根据中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实证比较发现,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推拉效应在城镇化中低阶段存在差异,而在城镇化高级阶段趋同。中国能源消费压力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水平提高和环境规制政策不完善。未来政策的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外贸优质发展;加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政府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魏后凯 《资源科学》2014,36(6):1235-1243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其中,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镇化转型面临的能源消费压力最大。据此表明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消费压力,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城市的规模效益;②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Bayes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省域之间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多数省域的居民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居民消费支出和能源消费强度;从当期效应来看,各变量对居民能源消费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因此,降低能源消费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增长速度、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引导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5.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属于低门槛值的省份逐渐减少,而属于高门槛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政策时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注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使得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缓解我国能源的短缺问题,在结合国内外关于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直观经济指标和环境产业指标,选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三个潜变量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就各潜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模型结果验证了各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关系、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地区开放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从而能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利用规划和深层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当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大多是静态和定性分析.本文对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及其变化开展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能源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速较快、单位GDP能耗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也较快.尽管世界人均用能量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能源消费不平衡性略有减少,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电力普及性较低、固体能源占居民生活用能比重高.中国为促进世界能源消费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单位GDP能耗对世界单位GWP能耗下降的贡献中,中国的贡献占了1/3;中国也为降低世界人均用能差异发挥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依纯 《科技广场》2014,(3):164-169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制定节能降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递增的阶梯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有限。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居民消费的特征及其省份之间的差异性。文章从收入效应和习惯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发消费来比较各个省份之间消费特征的异同性,最终得出我国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和消费习惯效应,各省份之间消费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只有少数几个省份之间消费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3):36-39
基于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考察了家庭部门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再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生活能源消费长期和短期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生活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虽然技术进步和生活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是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回弹效应,且技术进步对经济地理相邻省份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长期特性;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跨地区动态消费惯性。  相似文献   

15.
周敏  谢莹莹  孙叶飞  高文 《资源科学》2018,40(9):1693-1705
加速推进城镇化与实现能源消费量控制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两大任务,探明两者的作用路径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与门槛回归模型从直接与间接效应视角构建传导因素的作用路径并检验潜在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镇化对能源消费表现为显著扩张效应,但呈逐渐减弱趋势。在间接传导路径中,产业结构变迁的节能效果显著;城镇化加速技术集聚外溢和“人力资本红利”累积,扭转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累积对能源消费的正向作用方向;中国城镇化仍未脱离高碳化发展阶段,人口扩张与经济增长仍是城镇化进程中能耗持续走高的重要诱因。最后本文验证了各传导因素的门槛效应,即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随各因素的发展水平呈现差异性。因此政府及企业应结合各因素作用路径与方向及所处的门槛阶段,注重科技与人力投入,强化质量效应,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加速推进城镇化与实现能源消费量控制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两大任务,探明两者的作用路径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与门槛回归模型从直接与间接效应视角构建传导因素的作用路径并检验潜在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镇化对能源消费表现为显著扩张效应,但呈逐渐减弱趋势。在间接传导路径中,产业结构变迁的节能效果显著;城镇化加速技术集聚外溢和"人力资本红利"累积,扭转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累积对能源消费的正向作用方向;中国城镇化仍未脱离高碳化发展阶段,人口扩张与经济增长仍是城镇化进程中能耗持续走高的重要诱因。最后本文验证了各传导因素的门槛效应,即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随各因素的发展水平呈现差异性。因此政府及企业应结合各因素作用路径与方向及所处的门槛阶段,注重科技与人力投入,强化质量效应,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对1980年~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了相互冲击时各自的贡献率和重要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累积效应是负的,不利于其快速发展,而且这两个产业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正向影响作用不显著,第二产业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具有正向影响;②短期内,三次产业经济对自身冲击的贡献率保持在94%以上,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③现阶段,我国在继续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关键是建立和完善能源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合适的价格保证中国能源需求,减弱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活用能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地理和生活方式等。文章以中国28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为北方城镇、北方农村、南方城镇、南方农村四组,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97-2011年间各省区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人均生活用能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由于加热和制冷是居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向,收入与用能的关联表现出有趋向的空间差异;③北方高纬度区域和南方低纬度区域人均生活用能受收入的影响最大。在农村地区二者的关联性普遍比城镇地区大,其中北方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二者关联性更强,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二者的表现较为复杂;④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单位收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更大些。由此建议,要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科技进步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能源效率内生、规模报酬递增和要素产出弹性可变为条件构建"干中学"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通过引入包含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的三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西部省份1978~2014年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经验测算.结果发现: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对投资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西部各省能源回弹效应处于部分回弹区间;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因时段和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政策的实施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的碳生产率测算及空间特征,采用邻接、经济和地理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从空间特征来看,我国碳生产率表现为“发达聚集,欠发达分散”的特征;从作用效果来看,城镇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碳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和FDI对本地区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作用大小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小,FDI的抑制作用最大,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最小;从区域异质性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的提升作用不显著;FDI在西部表现出负溢出效应。建议从完善外商政策、降低能源强度、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来助力碳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