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慧 《体育科学》1998,18(3):61
对国内外曾排名在前3位生育后又重返田径场比赛的女子田径运动员53人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其中69.8%的运动员生育后及时恢复训练,成绩再次提高,出现又一个高峰期。研究认为,生育后的优秀田径运动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科学的恢复训练,这对运动成绩的保持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恢复能力的可训练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运动中恢复作为训练课的从属部分,成为进一步冲击新的体能极限的瓶颈。能否另辟蹊径?将恢复作为训练课的主导内容!方法:大鼠147只,游泳训练2周。按36h超量恢复区间连续在训练后即刻、休息36h取样。结果:①血乳酸、血糖、血尿酸纵向比较;恢复幅度在前5区间呈增加趋势;②肝醣元:训练即刻组前6区间逐步上升,6×36h达峰值。恢复组前5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③肌糖元:训练即刻组前4区间逐步上升,4×36h达峰值。恢复组前5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在小周期训练中,机体的恢复能力具有可训练性。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期”,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这种“超前”与“滞后”导致许多应该形成的心理品质没有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探索把学生的心理训练视为体育课的新的生长点,切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体育训练和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无论在任务方面还是在教学一一训练过程的组织安排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时,目前在训练安排上所使用的普遍原则也不完全适合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分析文献、资料表明:在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中,关于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在一年的训练周期内,运动负荷如何分配的问题,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提出“波浪式”地分配训练负荷,建议在一定的训练周期内,逐步地、平缓地、呈“波浪式”地增高,降低训练负荷。(马特月耶夫,1964年,1977年;M·炼里赫,1964年:H·阿若林,1977年,等等。)据马特月耶夫1964年和B·菲林1970年研究的资料,在比赛期间运动负荷的“波峰值”应比相应的训练期间的“波峰值”降低10-15%。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每次训练、每周、每月的训练周期内,运动量和其它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速滑专业学生采用心理训练来恢复体能的探讨,使学生能够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并能把状态调整到比赛时高峰期,从而取得好成绩.实验证明,在运动员疲劳期做一定的心理恢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一新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大多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做法,因而对其加强衔接训练应作为高中阶段训练的入门课题,为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高一新生身体发育处在第二高峰期:骨硬度小,肌力差,容易疲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又慢于运动系统。高中入学前,大部分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入学体育考试  相似文献   

7.
“主动恢复”训练可以增强手枪训练中的稳定性,在手枪训练中进行主动恢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大负荷训练的过程中,恢复训练已经构成了大负荷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普罗柯普所说:“当今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实际上是一场恢复训练的角逐。”联邦德国训练学者葛欧瑟认为:“恢复在大负荷训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但可以防止伤病和过度训练,而且能提高运动员负荷能力的5%—10%”。当前恢复训练中,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是现代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在对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质疑再审视后,认为“平台”现象和超量恢复并不矛盾。运动训练中科学运用超量恢复规律,合理安排休息间歇,使机体能够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恢复,打破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力量练习对血清CK、Mb和尿3-MH水平及肌肉酸痛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二次练习的负荷递增方式为“阶梯式”,其练习后血清CK、Mb水平和尿3-MH排泄量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第一次“斜坡式”练习后,且恢复较快,肌肉酸痛程度也有所降低。提示:适宜的训练方式可能减轻由于高强度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11.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管慧香 《体育世界》2011,(10):103-105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归纳法,对“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核心和现今人们对运动训练理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传统“超量恢复”训练理论应持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论超量恢复     
人体是整体与部分统一协调的复杂体。运动训练中的大量事实说明,运动训练作用的“根本原理”,不是“超量恢复”,是“整体调整”。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同样不妥。  相似文献   

14.
俞晓春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43-45,64
研究利用等动测力及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的女运动员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经过约8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均有显著提高,但伸肌峰值力矩提高较屈肌快。此次研究表明等速向心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的肌肉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训练思路探索半世纪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系统论、脑科学和哲学理论对现行运动训练理论及“三从一大”、“超量恢复”等“简化论”的训练思路进行了反思和质疑。提出并阐述了“整体论”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运动训练不能与体工队的运动训练相等同。在训练中,也不宜采用超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以学习为主,训练周期也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去进行安排。学校运动训练的周期全学年(前一年的九月至第二年的八月)视为一个大训练周期。具体可分为: (一)恢复体力阶段由于新老学生的更替及较长时期的暑假休息,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较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体力的训练。时间是九月至十一月初,为期九个星期。每周训练三次。  相似文献   

17.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与单独SIT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名云南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递增负荷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结果:(1)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体重、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加压组体脂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骨骼肌含量较训练前有显著差异(P<0.05);(2)训练后加压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氧阈心率 、最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大有氧输出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似,但增长幅度较加压组小,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运动员VE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3)训练后加压组峰值功率、相对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峰值功率与相对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平均功率与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稍有下降。结论:(1)赛前3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降解加速,而导致骨骼肌含量下降;(2)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且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较单纯SIT训练的增长幅度更明显,训练效果更佳;(3)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可有效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水平和无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物     
《游泳》2013,(4):9-10
孙杨赴港训练 功力恢复八成 6月25日,孙杨赴香港体育学院进行封闭训练,以备战阴份的游泳世锦赛。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张亚东也一同前往,担任临日寸教练。张亚东介绍说,“孙杨现在练得比较专心,每天基本要训练6个小时以上,体能、技术等方面也已恢复到了巅峰时的八成以上。”香港方面还派了—位心理专家对于孙杨之前有些抑郁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全面调理,基本解决了他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化”和“专项化”训练理论 1.“全面化”运动训练理论。以“体能”为基础、以“超量恢复”为手段的“大运动量”、“二元论”运动训练理论,对我国传统运动训练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来看,“二元论”训练目的在于发展其“功能素质”,之后再与专项技术结合,构建“训练大周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成绩的目的。这就是“全面化”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