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论述了科技革命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为使中国尽快走向富强,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其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这一思想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1956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吸取苏联的教训,总结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时隔近30年后,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的报告,(以下简称“十二大关系”),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和规律,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根据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教训,提出我国必须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勾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的过程中,鉴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进程,特别是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重工业优先,农轻重综合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案例。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以农业为基础,毛泽东阐述了农业对工业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其次,经济发展历来就有不同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经济落后的大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确立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增长,农轻重综合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仅为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捷径,而且超越了发展经济学家的论争;其三,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试图走出一条超越传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道路:人民公社和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再生产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我们批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毛泽东结合总结我国大跃进的挫折和失误,借鉴苏联建设的成败得失,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以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以及积权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这些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对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纠正实际工作中的错误起了重大作用,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拓展了新的思路,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舔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两步走”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关于试办托拉斯经济;关于工业化方针政策;注意警惕和防止“左”的错误干扰等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使中国迅速走出战争破坏的阴霾,并建立了独立的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苏联工业模式也带来了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历史角度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对奠定中国工业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的国情,毛泽东从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发达的工业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要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顺序来发展国民经济;正确处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改变当前中国农业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国家工业化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即告基本完成,本文所谈的是关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是促使农业合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进程。一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轻工业、基础工业到重工业的不同阶段。后进国家的工业化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为战胜敌对力量,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为缩短工业化的时间,越过了轻工业发展阶段,采取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种战略对建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起了重大作用,但也带来了农轻重比例的失调。这种战略之所以能够推行,是因为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重工业建设。这种经济体制在农村的体现就是农业集体化。  相似文献   

11.
青海应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主导产业,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衡。根据战略产业选择的原则,结合青海实际、特色、地理区位及经济发展环境,笔者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战略主导产业的应是轻工业。因此,应尽快调整原有思路,在轻重工业并举发展的同时,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农业关系处于实施大规模"以工哺农"的时期,学界从多个角度围绕"以工哺农"展开讨论:以工哺农的理论有经济控制论、体制改革论、产业互动论和和谐发展论;"以工哺农"的方式有工业企业反哺、制度反哺、财政反哺、要素反哺和综合反哺等。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党和政府更加有效的推进"以工哺农"政策,促进我国工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等,无论是广东政府还是广大民众都希望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广东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广东“石油农业”之路及工农业污染的“内外夹击”,造成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生态平衡过度破坏等严重影响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台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成功经验,广东政府部门应出台农业扶持政策,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信息网络等着手,逐步实现广东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业关系研究(1949-2003)》一书详尽勾勒了新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的演进脉络,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中国特殊国情为推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所实施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书在宏观描述工农业政策演进的同时,也微观展示了工农业各项比例关系的消长对政策演进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史视角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在理路上为工农业关系论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以河北兴达集团的产业模式为例阐述了农企产业集群形式,并对河北兴达集团与农民建立产业结合的过程进行了仔细的介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些农企产业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十分关注农业问题,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主张,其中带有战略性意义的有以下三点:第一,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是进行工业化的前提,是商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国家制定发展计划,必须以优先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其次。提倡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化,国家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优化组合。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可以推行,机械化耕作就有条件逐步实施。抵御自然灾害就会更加有力。第三,重视水利基本建设,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科学论断.国家和地方要齐心协力,大兴水土,化患为利,改善农村经济面貌。这样,国家扶持、人力优化、水利相济,从而形成农业发展的三大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钱天鹤文集》,发现作为中国近代较早接受西方农学教育的钱天鹤对中国农业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思想。钱天鹤主张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振兴中国蚕丝业,强调将农业增产作为解决中国农民生活困苦的第一要务,重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些观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后来对台湾农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产业结构正在向二三产业并重、轻重工业构成优化、要素构成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转变等方向演变,而浙江省人才结构和层次还难以满足产业结构演变的要求,因此,浙江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在结构优化、机制完善和重点强化三大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