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感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一位客人。一位怎样的客人呢 ?这位客人要来干什么 ?我们来看动画片《美丽的公鸡》。   (出示课件:动画分别显示公鸡找啄木鸟、小蜜蜂、青蛙比美的画面,伴有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  二、品文明理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师:公鸡自以为很美,整天得意洋洋地唱着歌去找别人比美。 (板书:得意洋洋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仔细想想,美丽的公鸡是怎样找别人比美的 ?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表格,让几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考…  相似文献   

2.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3.
[课堂回放]一、初读师:读了两遍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生:我知道这葬礼是为一条瀑布举行的。生:瀑布太可怜了。生:我知道因为水土流失,所以美丽的大瀑布消失了。师:这位同学有个词用得很好:“因为……所以……”谁能用这个词说说课文中的其它内容。生:因为大瀑布枯竭了,所以人们再也见不到它的雄姿了。生:因为人们乱伐林木,工厂不加节制地用水,所以大瀑布枯竭了。生:因为大瀑布曾经是巴西人民的骄傲,所以人们自觉加入到保护瀑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学生发言越来越踊跃,共有17个同学用“因为……所以……”句式发言,其内容已囊括课文的…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5.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生:钓鱼的启示。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巧用词串,引导学生扩词成句,联句成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同学们,老师把书后的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读准确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出示下列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第一行,谁会读?(指名朗读)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谁可以用上这三个词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8.
一、读题,复习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指名朗读并相机正音生齐读)。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课文讲了徐悲鸿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赏识,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名外国学生嘲笑他学不了  相似文献   

9.
【《少年王冕》教学片段】 师:你能读读描写美景的片段吗? (生朗读一遍课文后,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自己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片断:师“:表情是心情的晴雨表。”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我知道你们都想读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读书的乐趣。自信的孩子,请你来读。(一名学生很认真地读了课文第四自然段)师“: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多有气势的词语呀,谁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气势?(一生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一、唤醒体验,激趣导入(出示小学生郊游的课件)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去郊外玩吗?你去郊外玩过吗?谁来说说你最开心的一次游玩?(学生叙述)师:现在,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悄悄地来了,天空变得更蓝、更高,空气变得更加清爽。在这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到郊外玩。他们去玩的地方美吗?他们玩得开心吗?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吧。(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二、自由阅读,初步感受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课文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2)朗…  相似文献   

12.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一课教学时,我特意做了如下课件:看出示的思考题读课文第一节。欣赏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进入课文朗读。学生看到如此美妙的画面,发出了一声声赞叹。我趁机请学生朗读课文,未曾想学生只顾欣赏,并不愿朗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导入师:同学们看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插图。看这个"S"字,这种写法是以前的人用的,现在已经废止了。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白鹅。师:画面中的白鹅是这样的,那么作者笔下的白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老师想听到大家琅琅的读书声,好吗?开始吧!二、检查词语师:课文读好了吗?那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准吗?自己读读。(开火车朗读,有错的纠正)生:读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头颈、倘若、脾气、供养不  相似文献   

16.
王秀琼 《四川教育》2003,(10):39-39
[案例] 师:(出示一幅珍珠鸟图)这是一种很可爱的鸟,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具体地说。(生有选择地说。)师:(出示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它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生有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有的从珍珠鸟的角度来说。)师:课文第5、6小节写了我对珍珠鸟没有限制,只有呵护和关心。找出你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各自说理由。)师:课文第5、6…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  相似文献   

18.
以往教《威尼斯的小艇》,只是就课文教小艇,把它作为习作范文去把握。今天,我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解读威尼斯,感悟文本,我紧紧抓住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展开教学,没想到学生能把威尼斯解读得这样精彩。师:请大家来读屏幕上的一段文字,猜猜是什么地方?(屏幕上出示马信德《蓝蓝的威尼斯》一文中的片段)生:这是深圳。生:是珠海吧。师:不是中国的,是欧洲的,意大利的。生:威尼斯。师:对,(课件出示“威尼斯”的英文,让学生读写)让我们再来欣赏几位散文大家对威尼斯的描述。(出示朱自清、马信德等描述威尼…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师:想听老师读读课文吗? (教师配乐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陶醉于教师的范读)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好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和这课的生字是好朋友。你们要想也把课文读好,首先就得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请把你刚才标△的字多读几遍,自己读完后,再跟同桌互相检查,看是不是把这些字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大家会想出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生自己识字,同桌互读互听)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读准。电脑依次出示:脚、步、悄、丁、冬5个课文第一小节的生字,指名认读,又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让学生认读。之后,出示第一小节,让学生练读。  相似文献   

20.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