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静燕 《现代教学》2011,(1):115-1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应该只重视教材和考纲,而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的对象,教师教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基础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方法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因此,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应成为教师“定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紧密结合的统一运动过程。毫无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就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都要依靠学生自觉的积极的脑力劳动去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是具有儿童特点的小学生。这里,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教法,而且要重视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在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语文兴趣在于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此,尽量少教多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是要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前者是动机教育,是向科学高峰登攀的能源;后者是方法教育,是通向科学知识高峰的阶梯。学生“会学”主要是会思考懂方法。教学生“会学”,要重视激发兴趣。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精读、深思、实践中发现问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学生是被动地学还是主动地学,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最的重要问题。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过去的教育理论对它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一些《教育学》著作中,很少甚至没有设专题来讲解。一些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时,也很少把指导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重视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造成学生自学能力低、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之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考虑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并且,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学,可是我们是否也在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教,以生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努力,抛弃“不会学”,“学不会”,使学生“会学”.本文从观念、方法、指导等方面,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中让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赵禹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3-164
教学生学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而在高校中对其关注不够。但是,在高校中教学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教学生学是教学的根本职责。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教师也有对教与学运用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生学"加以重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生学",认识到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论教学是有教的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教学概念的理论界定和理解应该说是教学论学科的第一问题。本文认为,教学是有教的学。有教的学是继无教的学之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学习;教和学仅在“有教的学”中相互依存和统一。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教和学是相互匹配的。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和学的匹配问题以及“有教的学”的系统运动,其任务是要发现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教、学匹配构成教学系统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法如何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通学法。这样,就摆正了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双方的努力,使学员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但要重视教员的“教”,更要重视学员“学”的问题。而对教学方法而言,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教轻学”思潮的影响,人们在“教”的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对“学”的问题却研究甚少。教学改革往往只侧重于教的方面,以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为主,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也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实…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任务的提出和完成都是围绕着被教育对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质言之,“教”的最初动机和最后效果都要落在“学”上。因此,在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中,重“教”不重“学”的传统做法值得怀疑。我们在组织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确定以学为重点。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笔者认为;“重教”只“尊师”还不够,因为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只有既“尊师”又“尊学”才能达到“重教”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提倡“尊学重教”。其实,“尊学”要比“尊师”容易得多。所谓“尊学”,就是社会、家庭、学校尤其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一、来自至高无上的教师权威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讲…  相似文献   

16.
第一,要重视学情研究,走出重教轻学的误区。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思维障碍,要用心研究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要认真总结推广语文尖子成功的学习经验。重视“学”,并不是要轻视“教”,而是“教”要以“学”为中心,根据“学”的需要来构思“教”的内容,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务实求本讲求实效。要教在疑难点,教在关节上,教在需要处。   第二,要实行精练精讲,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 真正有效的复习应是精练精讲,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为此,要用心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题,构建一个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还要熟练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  相似文献   

18.
涂砚清 《考试周刊》2013,(36):95-95
<正>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尤其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中颇为重视学生的学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研究确实有积极意义,并已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不过,就“教学”的全部含义来说,它毕竟包括“教“与“学”对立而统一的两大部分,终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勇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可见,教师的教法是不容忽视的,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达到不需要教”的“教”法,仍是需要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中颇为重视学生的学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研究确实有积极意义,并已取得斐然可观的成果。不过,就“教学”的全部含义来说,它毕竟包括“教”与“学”对立而统一的两大部份,终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予的双边活动;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言,我们对教法的研究也还远远不够。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可见,教师的教法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又常常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其实,这句话中的“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达到不需要教”的“教”法,仍是我们必须着重研究的手段。歌德有句名言:“在限制中才显出能手,只有法则给我们以自由。”今天看来,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扎实的能力和真正的自由,也不能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